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ěr hé shuò xiōng nú
【迩】◎ 近:~来(近来)。遐~闻名(形容名声大,“遐迩”,即“远近”)。~言(浅显说话)。
【迩】同邇,俗省。(邇)〔古文〕《廣韻》兒氏切《集韻》《韻會》忍氏切《正韻》忍止切,音爾。《說文》近也。《書·舜典》柔遠能邇。《詩·周南》父母孔邇。《左傳·文十七年》以、蔡之密邇於楚。又通作爾。《詩·大雅》莫遠具爾。《註》爾,近也。《儀禮·燕禮》君南鄕爾卿,卿西面北上爾大夫。《註》揖而移之近之也。 《說文》別作,俗省作迩、。字从臸作。(邇)漢典考證:〔《左傳·文十七年》以陳蔡之密邇。〕 謹照原文邇下增於楚二字。考證:〔《左傳·文十七年》以陳蔡之密邇。〕 謹照原文邇下增於楚二字。
【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书·泰誓中》:“惟戊午,王次于河朔。”孔传:“戊午渡河而誓,既誓而止於河之北。”《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袁绍﹞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清李寅《书邺侯传》诗:“但清河朔风尘易,欲扫宫庭枳棘难。”郭沫若《前茅·哀时古调四》:“河朔淮西一宵尽,满池鹅鸭可成兵。”2.见“河朔饮”。汉
【匈奴】ngnú[Hsiung-Nu;Hun]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与[第4、5世纪侵入欧洲的]匈奴族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包括中国历史上的戎族与狄族。据中国史籍记载,公元前3世纪匈奴曾占领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并统治蒙古的大部分
【匈奴】代北方民族之一。战国时游牧于燕、赵、秦以北地区。其族随世异名,因地殊号。战国时始称匈奴和胡。东汉光武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分裂为南北二部,北匈奴在公元一世纪末为汉所败,部分西迁。南匈奴附汉,西晋时曾建立汉国和前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