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临江仙

绣襦不整鬓鬟欹——临江仙

韵脚:上平五支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zhěng xiù qī rú bù|fǒu bìn huán

绣襦不整鬓鬟欹释义

【整】1. 有秩序,不乱:~齐。~洁。~然有序。  2. 治理:~治。~改。~编。~饬(a.使有条理,整顿;b.整齐,有条理)。~装待发。  3. 修理,修饰:~形。~旧如新。  4. 完全无缺,没有零头:~体。完~。  5. 使人吃苦头:~人。  6. 搞,弄:咋~的?

【绣】1. 用丝线等在绸和布上缀成花纹或文字:~字。~花。刺~。  2. 绣成的物品:粤~。苏~。湘~。锦~山河。锦心~口(形容文思、词藻都优美、华丽)。

【绣】《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息救切,音秀。《說文》五采備也。《釋名》繡,修也,文修修然也。《書·益稷》黼黻絺繡。《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五采備,謂之繡。又姓。《姓氏急就篇》漢有繡君實。又《集韻》先彫切,音蕭。《類篇》綺屬。《詩·唐風》素衣朱繡。《箋》繡,當爲綃。《韻補》當讀如肖。漢典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五采備,爲之繡。〕 謹照原文爲之改謂之。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五采備,爲之繡。〕 謹照原文爲之改謂之。

【欹】◎ 古同“攲”:“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 网

【欹】《廣韻》於離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宜切,音漪。《玉篇》欹歟,歎美辭。通作猗。《詩·商頌》猗與那與。 从欠,與敧別。《說文》凡口出者皆从欠,若吹、欷、歔、歐、歎之類是也。

【襦】1. 短衣,短袄:珠~。绣腰~。  2. 幼儿的围嘴儿。

【襦】《唐韻》人朱切《集韻》《韻會》汝朱切,音儒。《說文》短衣也。《釋名》襦,耎也,言溫耎也。《急就篇註》短而施要曰襦。《禮·內則》衣不帛襦袴。又《釋名》單襦如襦而無絮也。又要襦,形如襦,其要上翹下齊要也。又《揚子·方言》汗襦,自關而東謂之甲襦,魏宋楚之閒謂之襂襦。又《西京雜記》漢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又《周禮·夏官》蜡則作羅襦。又《韻會》或作。《晉書·劉弘傳》持更者羸疾無給韋袍複帽。

【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鬓鬟】亦作“髩鬟”。环状鬓髻。唐冯贽《南部烟花记·玉拨》:“隋煬帝朱贵儿插崑山润毛之玉拨,不用兰膏,而髩鬟鲜润。”后蜀顾夐《临江仙》词之三:“绣襦不整鬢鬟欹,几多惆悵,情绪在天涯。”《全元散曲·一枝花》:“鬢鬟梳緑云,肌瘦消红玉。”明梁辰鱼《浣纱记·别施》:“三年纔转羞杀梁间燕,鬢鬟尽鬈,手足尚胼。”清程麟《此中人语·翠翠》:“自从帘下瞻风雅,早起何曾理髩鬟。”

绣襦不整鬓鬟欹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