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奉平淮夷雅表。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

悬瓠之峨——奉平淮夷雅表。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

韵脚:下平七歌

平仄:平 仄 平 平

拼音: é zhī xuán hù

悬瓠之峨释义

【峨】1. 〔~嵋〕山名,在中国四川省。亦作“峨眉”。  2. 高:~~。~冠博带。巍~。嵯~。 典

【峨】《廣韻》五何切《集韻》《韻會》《正韻》牛何切,音莪。《說文》嵯峨,山高。《陸機·從軍行》崇山鬱嵯峨。又峨眉,山名,在四川嘉定州眉縣南百里,或作峩山,有三峰,曰大峩,中峩,小峩。《名山記》兩山相對如蛾眉,故名。又閩之歸化泰寧,粵之太平,豫之郟縣皆有蛾眉山,名同而地別。又峩峩,高貌。《詩·大雅》奉璋峩峩。《註》執圭璋助祭者,儀容峩峩然。又《陸機·答賈長淵詩》淑問峩峩。又《韻會》通作俄。《前漢·揚雄傳》俄軒冕,雜衣裳。又叶魚羈切,音宜。《劉向·九歎》懷芬香而挾蕙兮,佩江蘺之菲菲。握申椒與杜若兮,冠浮雲之峩峩。又

【之】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悬瓠】名。以城北汝水屈曲如垂瓠,故名。隋唐为蔡州治所。唐宪宗元和十二年,李愬雪夜进军,擒吴元济于此。后泛指擒敌之处。清赵翼《大柳驿相传为赵韩王授徒处》诗:“半夜遂成悬瓠擒,胆落金陵东海鲤。”典

悬瓠之峨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