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饣内饣内无余肉——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4|4 wú yú ròu

饣内饣内无余肉释义

【内】1. 里面,与“外”相对:~部。~外。~定。~地。~阁。~行(háng )。~涵。  2.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人。~亲。~弟。  3. 亲近:~君子而外小人。 | ◎ 古同“纳”,收入;接受。

【内】〔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奴對切,餒去聲。《說文》入也,从冂入,自外而入也。《玉篇》裏也。《增韻》中也。《易·坤卦》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又《前漢·鼂錯傳》先爲築室家,有一堂二內。《註》二房也。《韻會》房室曰內,天子宮禁曰內。漢制,天子內中曰行,內猶禁中也。唐有三內,皇城在長安西北隅,曰西內。東內曰大明宮,在西內之東。南內曰興慶宮,在東內之南。又五內,五中也。《魏志·王浚傳註》聞命驚愕,五內失守。又職內,官名。《周禮·天官註》職內,主人也。若今之泉所入,謂之少內。又河內,地名。《周禮·夏官

【无】◎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 典

【无】〔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

【余肉】剩馀的肉。《晋书·郭舒传》:“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舒曰:‘卿飢,所以食牛耳,餘肉可共啖之。’”2.《史记·陈丞相世家》:“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后因以“餘肉”指祀社神后的肉。唐刘言史《嘉兴社日》诗:“消渴天涯寄病身,临卭知我是何人。今年社日分餘肉,不值陈平又不均。”3.《汉书·霍去病传》:“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齎数十乘,既还,重车餘弃粱肉,而士有飢者。”后用为典实。唐柳宗元《岭南节度使飨军堂记》:“霍去

饣内饣内无余肉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