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入一屋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mí|méi zhú néng|nài yān lù
【糜】1. 粥:肉~。~沸(形容混乱纷扰)。 2. 烂,碎:~烂。~躯(牺牲生命)。~灭。 3. 浪费:~费。 4. 姓。 | ◎ 不黏的黍(亦称“穄”):~子。~黍。~子面。
【糜】《廣韻》靡爲切《集韻》《韻會》《正韻》忙皮切,音靡。《說文》黃帝初敎作糜。《釋名》糜,煑米使糜爛也。《博雅》糜,糏也,饘也。《禮·月令》行糜粥飲食。《史記·封禪書》施糜之屬。《註》施糜粥之神。《風土記》俗尙以赤豆爲糜,所以象色也。又爛也。《孟子》糜爛其民。《前漢·賈山傳》無不糜滅。又與靡通。《禮·少儀》國家靡敝。《疏》靡爲糜,謂財物糜散凋敝。古字通用。又與眉同。《前漢·王莽傳》赤糜聞之,不敢入界。《註》糜,眉也。古字通用。 《集韻》或作、。漢典考證:〔《禮·月令》行糜粥飯食。〕 謹照原文飯食改飲食。 考證
【逐】1. 强迫离开:~客令。放~。驱~。 2. 依照先后次序,一一挨着:~步。~个。~渐。~年。~一。 3. 追赶:~鹿(喻争夺天下)。角(jué)~(争相取胜)。追~。笑~颜开。
【逐】〔古文〕《唐韻》《正韻》直六切《集韻》《韻會》仲六切,音軸。《說文》追也。《左傳·隱九年》祝逐之。又《隱十一年》子都拔戟以逐之。又《廣韻》驅也。《正韻》斥也,放也。《史記·李斯傳》非秦者去,爲客者逐。又《管仲傳》三仕三見逐。又《玉篇》競也。《左傳·昭元年》自無令王諸侯逐進。《後漢·趙壹傳》捷懾逐物,日富月昌。又《正韻》逐逐,篤實也。又馳貌。《易·頤卦》其欲逐逐。又日逐,地名。《前漢·宣帝紀》迎日逐,破車師。又《集韻》《韻會》亭歷切,音迪。《易》其欲逐逐。《蘇林》音迪。又《字彙補》同門切。與豚同。《山海經》
【能】1. 才干,本事:~力。~耐。才~。 2. 有才干的:~人。~手。贤~。~工巧匠。~者为师。 3. 胜任,善于:~够。~柔~刚。力所~及。欲罢不~。~动。 4. 会(表示可能性):小弟弟~走路了。 5. 应该:你不~这样说他。 6. 物理学名词,“能量”的简称:电~。热~。 7. 和睦:“(萧)何素不与曹参相~”。 8. 传说中的一种兽,似熊。 9. 古代称一种三足鳖。 | ◎ 古同“耐”,受得住。
【能】《廣韻》《集韻》《正韻》奴登切,音儜。《說文》熊屬,足似鹿。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疆壯者稱能傑也。《徐曰》堅中,骨節實也。又《廣韻》善也。《增韻》勝任也。《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又《正字通》順習也。《詩·大雅》柔遠能邇。又《廣韻》奴來切《正韻》囊來切,音。三足龞。《爾雅·釋魚》龞三足,能。《註》山海經,從山多三足龞,今陽羨縣君山池亦有之。又與台通。三能,星名。《史記·天官書》魁下六星,兩兩相比,名曰三能。《註》作三台。又《正字通》乃帶切,音柰。姓也。唐能延壽,能元皓,宋能迪。又與耐通。《前
【焉】1. 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不复出~。 2. 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3. 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且~置土石? 4. 文言助词:又何戚~。 典
【焉】《廣韻》於乾切《集韻》《韻會》於虔切《正韻》因肩切,音嫣。《說文》焉鳥,黃色。出於江淮。象形。《廣韻》鳥雜色。《禽經》黃鳳謂之焉。又《玉篇》安也,疑也。《廣韻》何也。《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又《史記·歷書》太初元年,歲名焉逢。《註》索隱曰。漢書作閼逢。又山名。《史記·匈奴傳》過焉支山。又國名。《前漢·西域傳》焉耆國,治員渠城。又《唐韻》有乾切《集韻》《韻會》尤虔切《正韻》夷然切,音。《玉篇》語巳之辭也是也。《易·坤卦》爲其嫌于無陽也,故稱龍焉。又《廣韻》語助。《詩·邶風》已焉哉。又《鄘風》終焉允臧
【鹿】1. 哺乳动物,四肢细长,尾短。雄鹿头上有树枝状的角。毛多为棕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条纹。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梅花鹿、水鹿、白唇鹿、马鹿等。 2. 方形的粮仓:“市无赤米,而囷~空虚。” 3. 粗,粗劣:~裘。~布。~床。 4. 姓。
【鹿】《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谷切,音祿。《說文》獸也。《玉篇》麞屬。《爾雅·釋獸》鹿牡麚牧麀,其子麛,其跡速,絕有力。《埤雅》仙獸也。牡者有角。《字統》鹿性驚防,羣居分背而食,環角向外以備人物之害。《易·屯卦》卽鹿無虞,惟入于林中。《疏》卽鹿若無虞官,虛入林木中,必不得鹿。《詩·小雅》呦呦鹿鳴。又鹿蜀,獸名。見《山海經》。又鉅鹿,郡名。《前漢·地理志》鉅鹿,卽禹貢大陸。○按今屬順德府。又獲鹿、束鹿,縣名。《唐書·地理志》隋鹿泉,唐攺獲鹿。隋鹿城,唐攺束鹿。又地名。《左傳·僖二十四年》出于五鹿。《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