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平 仄
拼音: yáo chí shèng huì
【瑶池】◎瑶池yáochí[abodeoffairymothergoddess]神话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美池,多指宫苑中的池
【瑶池】1.古代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居。《史记·大宛列传论》:“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穆天子传》卷三:“乙丑,天子觴西王母於瑶池之上。”唐太宗《帝京篇》诗序:“忠良可接,何必海上神仙乎?丰镐可游,何必瑶池之上乎?”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瑶池謫降玉天仙,今夜高门招状元。”郭小川《昆仑行》诗:“据说,西王母兴建瑶池,一古脑--用尽山中的流泉。”2.美池。多指宫苑中的池。唐陆扆《禁林闻晓莺》诗:“绣户惊残梦,瑶池囀好音。”
【盛会】◎盛会shènghuì[grandgathering]盛大的集会良宵盛会喜空前!——柳亚子《浣溪沙》
【盛会】盛大的聚会。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安中令﹞尝前后奏请十数事,内有再奏请者,皆寝而不报。一日宾客盛会,有语及之者,中令意有不平,似微嫌当时执权者。”明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是月也,吃鰣鱼为盛会。”《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那庙里还起着个敬惜字纸的盛会,又存着许多善书的板片,是个文人聚会的地方。”瞿秋白《赤都心史》一:“兴高采烈,盛会欢情,极人间的乐意,尽人间的美态。”
此诗描写了一个非凡盛会,雅致动人。瑶池,神仙之地,今唐朝宫廷之中,盛会为何?又是一支有何来历之乐曲?文人用笔墨勾勒,使人心驰神往。此庆典,恐怕非同寻常,可见于“鳞沸浪起瑶池,深仇大恨尽埋没”的描述。“鳞沸浪起”,恢弘之势,让人如置于触目惊心之境。“深仇大恨尽埋没”,使人体悟到此次盛会之中包裹着悲与喜,血与泪,天地为之改色。
疑似诗人在描写宴会的过程中,与读者一同观赏,告知了宴会的精彩和繁华:“见牆筵影曜,南帷与北帷进倾。拖袖融声,一似诸仙夜合乎吠。”这样的描写既显示了豪华场景,也表达了诗人自身的观感,增添了诗作的真实感。
诗中以风景描写入情入性,用意深远不可测。再看“芙蓉嫣变谢车水,花马穿梭月共舞。”车水马龙,磨耀铁街,内含对尘世懊恼之情。“花马穿梭月共舞”,试问花马与月何故共舞?或许唯有瑶池之地才可见,方能妙不可言。
此篇高篇大论中,蕴含着极高的艺术价值。结构的布局,用词的运用都是毫无瑕疵的。然其中所述的所料,笔墨之功,超然尘世之上。此诗之意,真正融入其中可以欣赏的只有少数人,这或许是作者的用心之处所在。因而,由浅入深,仔细品味之时,我们方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其中所倾洒的脑汁之多。
瑶池,乃神仙聚会之所,盛会之地,画面宏大壮丽。诗中描绘的盛宴氛围浓郁,宴会上金盘玉碟熠熠生辉,花香弥漫,宾客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欢笑。这一景象犹如幻境,令人陶醉其中。
诗末“玉梯麾发何捧钟,珍珠个罗丝!”揭示了诗人对盛会的祝愿之情,表达了他对这次宴会的感激,也展现了世俗浮华背后的追求。 诗人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描写手法,以及精妙巧妙的对比手法,使得整首诗作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给人带来深刻的艺术享受。通过这首诗,读者仿若身临华贵盛宴,感受到了人间神仙的洋溢氛围,也领略到了作者世界观和审美情趣的独到之处。
此诗情景宏大,描写细腻。如“仙音乐府属禅师,和云白石即堪酌。”仙音,杳渺不可闻。禅师和云白石出手,何等美景。此诗之所以令人叹为观止,正是因为作者着墨独到,可谓雕琢之妙。“禅师和云白石即堪酌”,琴瑟合鸣,乐意相投。此时此刻,瑶池大人物儿都尽数到场,亦有和云白石,足见诗人造景之巧。
“瑶池盛会”此诗描写了一个盛大的宴会,场面瑰丽壮观,令人神往。作者巧用形容词和动词,精妙地描绘出宴会的繁华景象,给读者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整首诗篇字字珠玑,用词华丽而不失雅致,行文流畅,令人读来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