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yǎo niǎo fù róng yí
【窈】1. 〔~窕〕a.形容女子文静而美好;b.(宫室、山水)深远曲折。 2. 〔~娜〕窈窕婀娜。 3. 深远,幽静:~冥(亦作“杳冥”)。~~。~霭。
【窈】《唐韻》烏皎切《集韻》《韻會》《正韻》伊鳥切,音杳。《說文》深遠也。《廣韻》深也,靜也。《莊子·在宥篇》至道之精,窈窈冥冥。又窈窕,幽閒也。《詩·周南》窈窕淑女。《揚子·方言》美心爲窈。《註》幽靜也。又《集韻》一叫切,音窔。義同。又《集韻》於兆切。《詩·風》舒窈糾兮。《傳》窈糾,舒之姿也。又讀如幽。《淮南子道應訓》可以明,可以窈。《註》窈,讀如幽。孔廟作①。 或作。通作窅。①字原作穴下。
【袅】◎ 柔弱,缭绕:“不声如动吹,无风自~枝”。~娜(nuó )。~~(a.形容烟气缭绕上腾的样子,如“炊烟~~”;b.形容细长柔美;c.形容随风摆动的样子,如“垂柳~~”;d.形容微风吹拂;e.形容声音绵延不绝,如“余音~~”)。 网
【袅】《正字通》俗褭字。《韻會》褭或作裊。《漢書音義》騕裊,神馬。又《前漢·百官公卿表》爵三級曰簪裊。《師古註》以組帶馬曰裊。簪裊,言飾此馬也。
【复】1. 回去,返:反~。往~。 2. 回答,回报:~命。~信。~仇。 3. 还原,使如前:~旧。~婚。~职。光~。~辟。 4. 再,重来:~习。~诊。~审。~现。~议。 5. 许多的,不是单一的:重(chóng)~。繁~。~杂。~姓。
【复】〔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廣韻》返也。《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傳》復,還也。《詩·小雅》言歸思復。又《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又《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又《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註》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又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又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又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又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
【融怡】1.融洽;和乐。唐杜牧《杜秋娘诗》:“低鬟认新宠,窈裊復融怡。”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六日》:“巧製新粧,竞夸华丽,春情荡颺,酒兴融怡,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阑。”2.暖和。宋欧阳修《春帖子词·皇后阁之三》:“风色结寒犹料峭,天光煦物已融怡。”
通过“窈袅复融怡”,这句诗体现了写景与写情的完美结合。诗中女子婉约的身姿更映衬出她内心恬静的美好。这种写景写情的手法让人感慨万千,深深地被这种动人的诗意所打动。
“窈袅复融怡”这句诗,展现了一种淡然超脱的情致。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女子柔美婉约的身姿,流露出一种纯净宁静的内心。在喧嚣尘世中,这种旖旎之态犹如一股清泉,令人心灵得到净化和滋养。
表现了婉约的意境和恬静的美感,《窈袅复融怡》朴素的表达中,几个简单的字眼构建了一种雅致、温柔的画面,读来宛如临窗静赏,韵味盎然。不高雅的表现、多余的修辞都被舍弃,令人感受到文人婉约之美。
“窈袅复融怡”以简练的笔法描绘了女子柔美的身姿与宁静的心灵,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宛如水墨画中的一抹淡墨,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女子的动人容颜。这种自然不造作的美感,让人心生敬畏和向往。
“窈袅复融怡”这句诗,表现了婉约的意境和恬静的美感。其中,“窈袅”形容女子轻盈婉约的身姿,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柔美的形象。而“复融怡”则通过“复”和“融”两个字,描绘了女子温和的气质和宁静的心境。整句诗以虚实相生的手法,将女子的美感和内心的平静相互映衬,令人联想到春天绽放的花朵,令人心生愉悦和惬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