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一毫名利斗蛙蟆——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韵脚:下平九麻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háo dǒu|dòu wā má yī míng lì

一毫名利斗蛙蟆释义

【毫】1. 细长而尖的毛:~毛。~发(fā)。~末(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丝~。  2. 指毛笔:挥~。~素。  3. 中国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绳:头~。二~。  4. 中国市制计量单位,十毫等于一厘(长度、地积、重量单位);一百平方毫等于一平方厘(面积单位)。  5. 方言,货币单位,角、毛。  6. 数量极少,一点儿(限用于否定式):~不费力。~无二致。  7.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千分之一。)

【毫】〔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刀切,音豪。長銳毛也。《老子·道德經》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前漢·鮑宣傳》有益毫毛。又言物細曰秋毫,言毫至秋極纖細也。《孟子》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莊子·知北遊》秋毫爲小,待之成體。《前漢·高帝紀》沛公入關,秋毫無犯。又《謝察微·算經》十絲曰毫,十毫曰釐。《禮·經解》差若毫釐,謬以千里。《晉書·虞預傳》毫釐之失。又筆謂之毫。《陸機·文賦》或含毫而邈然。《唐書·劉知幾傳》每記事載言,則閣筆相視,含毫不斷。又蘸筆曰濡毫,落筆曰揮毫。又姓。漢毫康,封安陽侯。又修毫,狗名。

【斗】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  2. 量粮食的器具:~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  3. 形容小东西的大:~胆。  4. 形容大东西的小:~室。  5. 像斗的东西:~车。~笠。~篷。熨~。  6.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泛指星:南~。气冲~牛(怒气冲天)。  7. 特指“北斗星”:~折蛇行。  8. 古同“陡”,高耸的样子。  9. 〔斗拱〕(枓栱)拱是建筑上弧形承重结构,斗是垫拱的方木块,合称斗拱。  10. 古同“陡”

【斗】〔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當口切,音陡。《說文》大升也。《羣經音辨》升十之也。《史記·李斯傳》平斗斛度量。《前漢·律歷志》斗者,聚升之量也。又宿名。《春秋·運斗樞》第一至第四爲魁,第五至第七爲杓,合爲斗。居隂播陽,故稱北斗。《易·豐卦》日中見斗。《疏》日中盛明之時,而斗星顯見。《詩·小雅》維北有斗。《疏》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也。《又》衡殷南斗。《註》南斗六星爲天廟,丞相大宰之位。又酒器。《詩·大雅》酌以大斗。《疏》大斗長三尺,謂其柄也。蓋從大

【蛙】◎ 两栖动物的一科,无尾,后肢长,前肢短,趾有蹼,善于跳跃和泅水。种类很多:青~(俗称“田鸡”)。牛~。~泳。~人。

【蛙】〔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瓜切,音哇。《說文》蝦蟆屬。《本草》今處處有之,似蝦蟆而背靑綠色,尖觜細腹,俗謂之靑蛙。亦有背作黃路者,謂之金線蛙。《尹文子·大道上篇》路逢怒蛙而軾之。《前漢·五行志》武帝元鼎五年秋,蛙與蝦蟆羣鬭。又《韻會》淫也。《前漢·王莽傳》紫色蛙聲。《註》淫蛙之聲。又烏蝸切,音哇。義同。 本作。或書作鼃。別詳黽部。

【蟆】◎ 〔蛤(há)~〕见“蛤”。

【蟆】《唐韻》莫霞切《集韻》《韻會》《正韻》謨加切,音麻。《說文》蝦蟆也。詳蝦字註。又《唐韻古音》讀謨。《易林》穴有狐烏,坎生蝦蟆。又《韻補》眉波切。《白居易詩》蠢蠢水中物,無用者蝦蟆。地旣蕃其生,使之族類多。又《韻會》末各切,音莫。蟲名,山南多饒此物,如蚊而小,攢聚映日,齧人作痕。 《六書正譌》蝦蟆,字俗作,非。

【一】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专~。~心~意。  3. 全;满:~生。~地水。  4. 相同:~样。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 乃;竞:~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 或者:~胜~负。  10. 初次:~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名利】◎名利mínglì[fameandwealth]指名位和利益不求名利清除名利思想

【名利】名位与利禄;名声与利益。《尹文子·大道上》:“故曰礼义成君子,君子未必须礼义,名利治小人,小人不可无名利。”《后汉书·种暠传》:“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唐韩愈《复志赋》:“惟名利之都府兮,羌众人之所驰。”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若未发时,美色、名利皆未相着,何以便知其有所偏倚?”孙犁《文学和生活的路》:“你要感觉名利老是在那里诱惑你,就写不出艺术品。”

一毫名利斗蛙蟆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