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倚赖识书为录事——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shū wéi|wèi shí|zhì lù shì yǐ lài

倚赖识书为录事释义

【书】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信。~札。~简。~函。  3. 文件:证~。说明~。  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6. 字体:草~。隶~。楷~。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为】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识】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 1. 记住:博闻强~。  2. 标志,记号。 方言集汇

【识】〔古文〕《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音式。《說文》常也。一曰知也。《長箋》訓常無意義。《玉篇》識,認也。《增韻》能別識也。又見識也。《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又草名。《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識,草也。又州名。《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又姓。見《姓纂》。又《廣韻》《集韻》《韻會》

【录事】ùshì[copyist;anofficeclerk]旧时政府机关中管记录、缮写的小吏郡录事骇之。——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录声录音录录录取录音机录曲录制录用录蔌录放录像机录像录影机职事志事处事议事回事宫事和事详事差事享事贵人多忘事帝事寝事欠事僝事逸闻轶事便宜事小事

【倚赖】◎倚赖yǐlài[relyon;counton]依赖;依靠

【倚赖】依赖;依靠。《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尸王允于市”裴松之注引晋张璠《汉纪》:“及为司徒,其所以扶持王室,甚得大臣之节,自天子以下,皆倚赖焉。”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下:“徐大理有功,每见武后将杀人,必据法廷争……如是再三,终不挫折,朝廷倚赖,至今犹怀之。”元本高明《琵琶记·张大公扫墓遇使》:“一从他别后遇荒灾,更无人倚赖。”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我们食于斯,居于斯,自小到大都是倚赖祖宗留下来这点福气,吃住不生问题。”

倚赖识书为录事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