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xiān yíng dé|děi|de chūn guāng dào lái
【先】1. 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前。~期。原~。~驱。~河(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后祭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觉(jué)。~见之明。~发制人。 2. 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人。~世(祖先)。~民。 3. 对死去的人的尊称:~祖。~父。~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烈。~贤。 4. 姓。 典
【先】《唐韻》《正韻》蘇前切《集韻》《韻會》蕭前切,霰平聲。《說文》先,前進也。从人之。《徐曰》之,往也,往在人上也。一曰始也,故也。《玉篇》前也,早也。《孝經·感應章》必有先也。《老子·道德經》象帝之先。又祖父已歾曰先。《司馬遷·報任安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又姓。《韻會》晉有先軫。又《韻會》凡在前者謂之先,則平聲。先而導前與當後而先之,則去聲。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先見切,音霰。《增韻》先之也。《正韻》相導前後曰先後。《周禮·夏官·大司馬》以先愷樂,獻于社。《註》先猶導也。《史記·酈食其傳》
【迎】1. 接:~接。欢~。~宾。~候。 2. 面对着,冲着:~面。~风(a.对着风;b.随风)。~刃而解(jiě)。 3. 揣度别人心意而投其所好:逢~。~合。
【迎】《唐韻》語京切《集韻》魚京切《韻會》疑京切,音。《說文》逢也。《增韻》逆也,迓也。《揚子·方言》自關而東曰逆,自關而西曰迎。《淮南子·覽訓》不將不迎。《註》將,送也。迎,接也。不隨物而往,不先物而動也。又逆數也。《史記·五帝紀》迎日推策。《註》逆數之也。日月朔望,未來而推之,故曰迎日。又《廣韻》魚敬切《集韻》《韻會》《正韻》魚慶切,去聲。《正韻》凡物來而接之則平聲,物未來而往迓之則去聲。《詩·大雅》親迎于渭。又叶吾郞切,音昂。《史記·龜筴傳》理達于理,文相錯迎。使工占之,所言盡當。又叶元具切,音遇。《屈原
【得】1. 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力。~济。心~。 2. 适合:~劲。~当(dàng )。~法。~体。 3. 满意:~意。扬扬自~。 4. 完成,实现:饭~了。~逞。~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5. 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 6. 口语词(a.表禁止,如“~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就这么办”)。 | 1. 必须,须要:可~注意。 2.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了。 | 1.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拿~起来。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春光】hūnguāng[springscenery]春天的风光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宫赋》春光明媚
【春光】的风光、景致。南朝宋吴孜《春闺怨》诗:“春光太无意,窥窗来见参。”宋杨万里《题广济圩》诗之三:“诗卷且留灯下看,轿中只好看春光。”清黄遵宪《遣闷》诗:“花开花落掩关卧,负汝春光奈汝何。”毛泽东《采桑子·重阳》词:“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2.指岁月,青春。唐鲍溶《秋思》诗之一:“燕国有佳丽,蛾眉富春光。”明高明《琵琶记·官媒议婚》:“绣幕奇葩,春光正当十八。”清李渔《意中缘·拒妁》:“只怕这有限的春光,顺风儿吹得过去,逆风儿吹不转来,那时节休懊悔也。”3.指消息(多指男女私情)。清洪昇《长生
【到来】àolái(1)[arrival]按时接近或即将临近下班时间终于到来(2);来到
【到来】临。唐李白《普照寺》诗:“天台国清寺,天下为四絶。今到普照游,到来復何别?”《水浒传》第一回:“今上皇帝差个洪太尉賫擎丹詔御香,到来山中。”丁玲《水》一:“他们这时还是保持着那农人特有的镇静去做着防御那大的灾难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