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亦知合被才名折——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韵脚:上平十二齊

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yì zhē|zhé|shé bèi|pī hé|gě zhī|zhì cái míng

亦知合被才名折释义

【亦】1. 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无不可。~步~趋。  2. 又:“先君何罪?其嗣~何罪?”  3. 不过,只是:“王~不好土也,何患无士?”  4. 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呜呼,~盛矣哉!”“学而时习之,不~说乎?”  5. 姓。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折】◎ 翻转,倒腾:~腾。~跟头。~个儿。 | 1. 断,弄断:~断。~桂(喻科举及第)。~戟沉沙(形容惨重的失败)。  2. 幼年死亡:夭~。  3. 弯转,屈曲:曲~。转~。周~。~中(对不同意见采取调和态度。亦作“折衷”)。  4. 返转,回转:~返。  5. 损失:损兵~将。  6. 挫辱:~磨。挫~。百~不挠。  7. 减少:~寿(减少寿命)。~扣。  8. 抵作,对换,以此代彼:~合。~价(把实物折合成钱)。  9. 心服:~服(a.信服;b.说服)。  10. 戏曲名词,杂剧一本分四折,一折等于

【折】《唐韻》旨熱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列切,音浙。拗折也。《詩·鄭風》無折我樹。《周語》體解節折而共飮食之,於是乎有折俎。又斷之也。《易·賁象》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疏》勿得直用果敢,折斷訟獄。又折中也。《前漢·貢禹傳》微孔子之言,亡所折中。又曲也。《禮·玉藻》折還中矩。《註》曲行宜方。還亦作旋。《史記·灌夫傳》吾益知吳壁中曲折,請復往。又屈也。《前漢·伍被傳》折節下士。又挫也。《史記·項羽紀》諸侯吏卒乗勝輕折辱秦吏卒。《前漢·蒯通傳》漢王一日數戰,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又止也。《詩·大雅》予曰有禦

【被】1. 睡觉时覆盖身体的东西:~子。~单。棉~。毛巾~。羽绒~。~褥。  2. 盖,遮覆:~覆。泽~后世(恩惠遍及后代)。  3. 遭遇,遭受:~灾。~难(nàn)。  4. 介词,用在句中表示主讲是受事者:他~(老板)辞退了。  5. 用在动词前,表示受动:~动。~告。~批评。~剥削。 | ◎ 古同“披”,覆盖。

【被】《唐韻》皮彼切《集韻》《韻會》部靡切,音罷。《說文》寢衣也。《釋名》被,被也,被覆人也。《傅被銘》被雖溫,無忘人之寒。無厚于己,無薄于人。又《唐韻》皮義切,音髲。覆也。《詩·大雅》天被爾祿。《箋》天覆被女以祿位,使祿福天下。又及也。《書·堯典》光被四表。又表也。《儀禮·士昏禮》笲緇被纁裹加于橋。又具也。《戰國策》械器被具。又帶也。《前漢·韓王信傳》國被邊,匈奴數入。又加也。《前漢·高帝紀》高祖被酒,夜徑澤中。《註》爲酒所加也。又把中也。《周禮·冬官·廬人》凡爲殳,五分其長。以其一爲之被而圍之。又負也。《後

【合】1. 闭,对拢:~眼。~抱。珠连璧~。貌~神离。  2. 聚集:~力。~办。~股。~资。  3.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格。~法。情投意~。  4. 应该:~该。~当。“文章~为时而著,诗歌~为时而作”。  5. 总共,全:~家欢乐。  6. 计,折算:~多少钱。  7.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 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十分之一。  2. 旧时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一合,木或竹制,方形或圆筒形。

【合】《唐韻》閤切《集韻》《韻會》曷閤切《正韻》胡閣切,音盒。《說文》合口也。又《玉篇》同也。《易·乾卦》保合太和。《詩·小雅》妻子好合。又配也。《詩·大雅》天作之合。《前漢·貨殖傳》蘗麴鹽豉千合。《註》師古曰:蘗麴以斤石稱之,輕重齊則爲合。鹽豉以斗斛量之,多少等亦爲合。合者,相配耦之言耳。又會也。《禮·王制》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註》合,會也。又聚也。《論語》始有曰:苟合矣。《註》合,聚也。又答也。《左傳·宣二年》旣合而來奔。《註》合,答也。又閉也。《前漢·兒寬傳》封禪告成,合祛于天地神明。《註》李奇曰

【知】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照。  3. 学识,学问:~识,求~。无~。  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音。~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 ◎ 古同“智”,智慧。

【知】〔古文〕《唐韻》陟离切《集韻》《韻會》珍離切《正韻》珍而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又《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又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又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又《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又《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

【才名】1.才华与名望。《三国志·魏志·贾诩传》:“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宋陆游《读李杜诗》:“才名塞天地,身世老风尘。”清黄景仁《夜坐述怀呈思復》诗:“似水才名难疗渴,投閒芳序易消魂。”2.指兼有才华与名望。《北齐书·文襄纪》:“至於才名之士,咸被荐擢。”

亦知合被才名折用户点评
tx
蓝色牛仔

哈哈哈!这句诗有点乌龙乍得的感觉!明明是合,结果被才名折了!吓死宝宝了好不好!合被才名折不就是说作者本来挺聪明的,结果被别人的才华盖过了吗?意思是我超级无敌聪明还是?闹银行去了嘿嘿!加油哦!

2025-04-15 16:59:56
tx
拥抱未来的你

在整个《人间词话》中,对于“亦知合被才名折”这句诗,是予以严厉指责的。这种严厉指责,就在于借着“亦知合被才名折”这句诗表露,一个贪功受名的名士,把他的一生全都搭上了。所以,挑选这一句诗,就是挑选这种愧人骂人。

2025-04-15 15:49:03
tx
mywoods

作者运用“合被”这一句式,意象丰满且充满深意。这一句式将“合”与“被”二字并列,意味着作者深思熟虑地将两者放在一起,借此对比阐述自己的观点。此表达方式朴素而深邃,凸显了作者的才情与文采。同时,“合被”二字用意暧昧,可以让读者有更多的联想空间与思考深度,增添了诗句的趣味性。

2025-04-15 15:09:37
tx
BlueberryMuffin

这句诗以才名折损为主题,表达了才子们对于自身境遇的不满。字句简练而含蓄,透露出诗人对于才名限制的郁闷之情。才名既是文人奋斗的目标,亦是他们所刻印在社会大众心中的标签。然而,才名也不容忽视其所带来的困扰。这句诗巧妙地结合形象与意境,刻画出才子在合才与被折之间的矛盾心境。

2025-04-15 15:06:52
tx
OceanEyes

亦知合被才名折,此句描述了一个人的才名受到挫折,这是一种令人痛心的境遇。其中的“亦知合被”一词,含有愁绪之意,形容了作者对才名受挫的感受。才名乃是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当才名遭遇折损时,人们不禁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沮丧,可见诗人的心情之苦。

2025-04-15 15:01:55
tx
WhisperingDreams

才子在这句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和无奈,感觉自己的天赋才华被才名所束缚,无法展现出真正的价值。才子再怎么写东西都只是徒劳的,这种无助和眼泪滴在糖果上一样浪费,真是够忧伤的!才子的心境用"亦知合被才名折"来描述,真是妙不可言啊!

2025-04-15 14:35:40
tx
等你的温度

亦知合被才名折,此句诗表达了“合被才名”由于某种原因而被磨灭的悲切之情。才名即才华与名望,被视为有力证明一个人才能的象征。然而,有时人们的才名并非真实反映其能力,而是由于外在因素所折损。这或许源自世人偏见与刻板印象,亦或者因为人们缺乏对个人特质的了解与欣赏。该诗点出了一个普遍的悲剧,让人不禁深思。

2025-04-15 14:19:36
tx
BlueVelvetDream

这句诗啊,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大逆转!完全颠覆了以往的才名为王的传统观念,大佬们笑了!一个小兵练了10年功夫,只是个送花的!真是乍一听让人不淡定啊。

2025-04-15 14:08:22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