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井底引银瓶

玉簪欲成中央折——井底引银瓶

韵脚:上平十二齊

平仄:仄 平 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zhē|zhé|shé chéng yù yù zān zhōng yāng

玉簪欲成中央折释义

【折】◎ 翻转,倒腾:~腾。~跟头。~个儿。 | 1. 断,弄断:~断。~桂(喻科举及第)。~戟沉沙(形容惨重的失败)。  2. 幼年死亡:夭~。  3. 弯转,屈曲:曲~。转~。周~。~中(对不同意见采取调和态度。亦作“折衷”)。  4. 返转,回转:~返。  5. 损失:损兵~将。  6. 挫辱:~磨。挫~。百~不挠。  7. 减少:~寿(减少寿命)。~扣。  8. 抵作,对换,以此代彼:~合。~价(把实物折合成钱)。  9. 心服:~服(a.信服;b.说服)。  10. 戏曲名词,杂剧一本分四折,一折等于

【折】《唐韻》旨熱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列切,音浙。拗折也。《詩·鄭風》無折我樹。《周語》體解節折而共飮食之,於是乎有折俎。又斷之也。《易·賁象》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疏》勿得直用果敢,折斷訟獄。又折中也。《前漢·貢禹傳》微孔子之言,亡所折中。又曲也。《禮·玉藻》折還中矩。《註》曲行宜方。還亦作旋。《史記·灌夫傳》吾益知吳壁中曲折,請復往。又屈也。《前漢·伍被傳》折節下士。又挫也。《史記·項羽紀》諸侯吏卒乗勝輕折辱秦吏卒。《前漢·蒯通傳》漢王一日數戰,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又止也。《詩·大雅》予曰有禦

【成】1. 做好,做完:~功。完~。~就。~事。~交。~立。~婚。~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人之美。玉~其事。  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形。~性。~人。自学~才。蔚然~风。  3. 变为:长~。变~。  4. 可以,能行:~,就这么办。  5.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  6. 够,达到一定数量:~年累(lěi )月。  7. 已定的,定形的:~规。~俗。~见。~例。~竹在胸。  8. 十分之一:增产三~。  9.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宋乱”。  10. 姓。

【成】〔古文〕《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城。《說文》就也。《廣韻》畢也。凡功卒業就謂之成。又平也。《周禮·地官·調人》凡過而殺傷人者,以民成之。《疏》成,平也。非故心殺傷人,故共鄕里和解之也。《詩·大雅》虞芮質厥成。又《左傳·隱六年》鄭人來輸平。《公羊傳》輸平猶墮成也。《文七年》惠伯成之。又終也。凡樂一終爲一成。《書·益稷》簫韶九成。《儀禮·燕禮》笙入三成。《註》三成謂三終也。又善也。《禮·檀弓》竹不成用。《註》成,猶善也。又《周禮·天官·大宰》八灋五曰官成。註官成,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又

【欲】1. 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念。~望。~火。食~。情~。禁~。纵~。  2. 想要,希望:~盖弥彰。~罢不能。~速不达。  3. 需要:胆~大而心~细。  4. 将要:摇摇~坠。山雨~来风满楼。  5. 婉顺的样子。

【欲】《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正韻》余玉切,音浴。《說文》貪欲也。从欠谷聲。《徐曰》欲者,貪欲。欲之言續也。貪而不已,於文欠谷爲欲。欠者開口也。谷,欲聲。《禮·曲禮》欲不可從。《疏》心所貪愛爲欲。又《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又物欲。《禮·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老子·道德經》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又《增韻》愛也。《孟子》可欲之爲善。《禮·曲禮》問疾不能遺,不問其所欲。又期願之辭。《論語》我欲仁。《大學》欲明明德於天下。《文子·微明篇》心欲小,志欲大。又

【玉簪】簪yùzān[jadehairpin]用玉做成的簪子。也叫“玉搔头”典

【玉簪】“玉篸”。1.首饰。玉制的簪子。又名玉搔头。《韩非子·内储说上》:“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西京杂记》卷二:“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明李爱山《南珍珠马·闺情》套曲:“响噹噹菱花镜碎玉簪折。”2.借指美人。清陈维崧《中兴乐·秋夜》词:“分明有箇玉簪,花底暗舀新凉。”3.比喻山峰。语出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宋范成大《赠赵廉州》诗:“少待佳晴看山去,玉篸高插翠云丛。”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遥岑远目,戏愁供恨,玉簪螺髻。”4

【中央】◎中央zhōngyāng(1)[centre]∶中心的地方(中,指一定范围内适中的统置;央指和四周或上下左右距离相等的位置)禁卒居中央。——清·方苞《狱中杂记》圆柱矗立在市广场中央(2)[centralauthorities]∶指国家或党派政治权力最高的地方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扬权》

【中央】1.四方之中。《诗·秦风·蒹葭》:“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荀子·大略》:“欲近四房,莫如中央。”《汉书·李寻传》:“震或於其国,国君之咎也。四方中央连国歷州俱动者,其异最大。”巴金《灭亡》第七章:“房子底中央放着一张大餐桌。”2.中间。《礼记·王制》:“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汉书·西域传序》:“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明徐渭《桐乡冯母》诗之二:“青史他年定几行,太夫人传在中央。”3.古指国君。《韩非子·扬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陈奇猷集释引旧注:“四方谓臣民,中央谓主君。”宋宋

玉簪欲成中央折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