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李潮八分小篆歌

枣木传刻肥失真——李潮八分小篆歌

平仄:仄 仄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zǎo mù chuán kè 2 shī zhēn

枣木传刻肥失真释义

【枣】◎ 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红。~泥。囫囵吞~(喻读书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

【枣】〔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子皓切,音蚤。《說文》果名。《小爾雅》棘實謂之棗。《埤雅》大者棗,小者棘。于文朿爲棘,重朿爲棗,蓋棗性重喬,棘則低矣。又《儀禮·士昏禮》婦摯舅用棗栗。《疏》以早自謹飭爲義。棗,早也。栗,肅也。《聘禮》夫人勞,使下大夫勞以二竹簠兼執之以進。《註》右手執棗,左手執栗。《疏》棗美,故用右手也。又酸棗,地名。《前漢·地理志》屬陳留郡。又姓,出潁川棘子成後,避仇改爲棗。◎按棗、棘字,《說文》別立朿部,今倂入。

【木】1.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乔~。灌~。~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求鱼。  2. 木料、木制品:~材。~器。~刻。~匠。~已成舟。  3. 棺材:棺~。  4. 质朴:~讷(朴实迟钝)。  5. 呆笨:~鸡。  6. 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  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8. 姓。

【木】《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卜切,音沐。《說文》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徐鍇曰》屮者,木始申坼也,萬物皆始於微,故木从屮。《白虎通》木之爲言觸也。《玉篇》燧人氏鑽出火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易·說卦傳》爲木。《疏》木可以揉曲直,卽順之謂也。《禮·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疏》春則爲生,天之生育,盛德在於木位。又八音之一。《周禮·春官·太師》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註》木,柷敔也。又質樸。《論語》剛毅木訥近仁。又木彊,不和柔貌。《前漢·周勃傳》

【传刻】。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嶧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肥】1. 含脂肪多的,与“瘦”相对:~肉。~胖。~缺(指收入多的官职)。~硕(a.大而肥胖;b.果实大而饱满)。~马轻裘。  2. 土质含养分多的:~沃。~美(a.肥沃;b.肥壮、丰美)。  3. 能增加田地养分的东西(如粪、豆饼、化学配合剂等):~料。~力。  4. 使田地增加养分:~田。  5. 指衣服鞋袜等宽大,与“瘦”相对:~大。~瘦儿。

【肥】《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非切,音腓。《說文》多肉也。从肉从卪,會意。《徐曰》肉不可過多,故从卪寓戒。《禮·禮運》安之以樂,而不達于順,猶食而弗肥也。又《博雅》肥,盛也。又《廣韻》肥腯。《蔡邕·獨斷》凡祭宗廟禮,牲之別名,豚曰腯肥。《詩·小雅》旣有肥牡,以速諸舅。《左傳·桓六年》博碩肥腯。又田有肥瘠。《書·禹貢厥田惟中中傳》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爲第五。又馬亦稱肥。《前漢·食貨志》冠蓋相望,乗堅策肥。又饒裕也。《易·遯卦》上九肥遯。《疏》肥,饒裕也。又幡名。《吳語》建肥胡。《註》肥胡,幡名。又鳥名

【失真】◎失真shīzhēn[distort;benottruetotheoriginal]失去本意或本来面貌;跟原来的有出入在这种光线下,人物的面貌有时失真

【失真】1.失去本意或本来面目。《史记·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於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宋王安石《吴长文新得颜公坏碑》诗:“六书篆籀数变改,训詁后世多失真。”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五:“夫叶韵乃词中最要之处,而以流传失真。”鲁迅《南腔北调集·<木刻创作法>序》:“一张什么复制缩小的东西,实在远不如原版的木刻,既不失真,又省耗费。”2.无线电技术中谓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不一致。如音质变化、图像变形等都是失真现象。也称畸变。

枣木传刻肥失真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