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十九隱
平仄:仄 平 平 仄
拼音: jìn zhàng lín dān dì
【近】1. 距离短,与“远”相对:接~。附~。靠~。~路。~景。舍~求远。~在眉睫。~朱者赤,~墨者黑。~水楼台。 2. 现在以前不久的时间:~况。~来。~代。~岁。~闻。~照。~体诗。 3. 亲密:亲~。~亲。~臣。平易~人。 4. 差别小,差不多:接~。相~。 5. 浅显:言~旨远。
【近】〔古文〕《廣韻》其謹切《集韻》《韻會》《正韻》巨謹切,音瘽。《玉篇》不遠也。《詩·小雅》會言近止。《易·繫辭》近取諸身。又《廣韻》幾也。言庶幾也。《論語·其庶乎註》庶言近道也。又《韻會》迫也。《易·繫辭》二多譽,四多懼,近也。《註》位偪于君也。又《廣韻》《集韻》《韻會》巨靳切,音覲。《說文》附也。《增韻》親也,近之也。《書·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又《洪範》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韻會》凡遠近之近,上聲。附近之近,去聲。又《集韻》居吏切,音記。已也。辭也。《詩·大雅》往近王舅。《註》辭也。
【仗】1. 兵器:仪~。明火执~。 2. 拿着兵器:~剑。 3. 战争:打~。胜~。 4. 凭借,依靠:倚~。仰~。~恃。~义执言(为了正义说公道话)。 典
【仗】《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長去聲。劒戟總名。唐制,殿下兵衞曰仗。《儀衞志》朝會之仗,三衞番上,分爲五仗,皆帶刀捉仗,列於東西廊下。每日以四十六人立內廊閣外,號曰內仗。朝罷放仗,天子出,則有細仗,黃麾仗。又《淮南子·原道訓》履危行險,無忘仗。《註》仗,道也。又憑倚也。《詩·大雅·有馮有翼疏》馮者,可以委仗。又與杖通。《前漢·李尋傳》近臣已不足杖矣。《註》杖通仗。又《集韻》《韻會》雉兩切《正韻》呈兩切,長上聲。義同。◎按兵杖、器仗之仗,上、去二聲通用。惟馮仗之仗無上聲。
【临】1. 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照~。~渊羡鱼(看着深潭里的鱼,很希望得到;喻只作空想,不做实际工作)。 2. 到,来:光~。莅~。亲~。 3. 遭遇,碰到:~时。面~。 4. 挨着,靠近:~近。~街。~终。~危。~阵磨枪。 5. 照样子摹仿字画:~摹。~帖。~写。 6. 旧时指帝王上朝:~朝。~政。 7. 姓。
【丹地】染红地面。《晋书·王敦传》:“汉武雄略,亦惑江充谗佞邪説,至乃父子相屠,流血丹地。”2.古代帝王宫殿中涂饰着红色的地面,因用以指朝廷。南朝梁简文帝《围城赋》:“升紫霄之丹地,排玉殿之金扉。”《新唐书·李纲传》:“位五品,趋丹地。”清唐孙华《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造膝依丹地,承恩上赤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