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平二十五寒
平仄:平 仄 平 仄 平
拼音: qī lù yǐ hán 1|4
【凄】1. 寒冷:风雨~~。~风苦雨。~清。~寒。 2. 悲伤:~惨。~恻。~楚。~怆。~然。~切。~怨。~厉。~咽。~婉。 3. 冷落静寂:~凉。~寂。~艳。
【凄】《唐韻》七稽切《集韻》《韻會》千西切《正韻》此西切,音妻。《玉篇》寒也。《韻會》通作淒。詩淒其以風。嚴氏曰:淒旁加二點,从仌,冰寒也。
【路】1. 道,往来通行的地方:道~。公~。水~。陆~。~途。~程。~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狭~相逢。 2. 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思~。生~。出~。~子。~数(shù)。 3. 方面,地区:外~货。各~人马。 4. 种类:一~货色。 5. 大,正:“厥声载~”。~门(宫室最内的正门)。~车(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舆(古代君主所乘的车)。~寝(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 6. 车:筚~。乘~。 7. 姓。
【路】《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賂。《說文》道也。《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爾雅·釋宮》路,旅途也。《註》途卽道也。《又》一達謂之道路。《註》長道。又《爾雅·釋詁》路,大也。《詩·大雅》厥聲載路。《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又車也。《詩·魏風》殊異乎公路。《傳》路,車也。《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註》王在焉曰路。《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
【以】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9. 古同“已”,已经。 10. 太
【以】〔古文〕《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又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又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又《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又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又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寒】1. 冷,与“暑”相对:~冬。~色。~衣。~冽。~带。~战。~噤。~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喧。~来暑往。唇亡齿~。 2. 害怕:~心。 3.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门。~伧。~舍。~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酸。~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寒】〔古文〕《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音韓。《說文》東也。本作。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又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又《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又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又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
【中】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 5. 特指“中国”:~式。~文。 6. 适于,合于:~看。 | 1. 恰好合上:~选。~奖。~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毒。~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举。~状元。 典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
这句诗“中路凄以寒”,用了两对仄韵的排列,给人以一种沉重凝重的感觉。凄以寒,寒凄交织,仿佛是冬日荒凉中游走的人,寒风呼啸,凄冷透骨。这种韵律上的处理,让读者在读到这句诗的时候,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孤寂与无助。
用词上,作者选择了“凄”、“寒”两个表达凄凉与寒冷的字眼,形象地刻画了人们在中途面临的无助与荒凉。这种精确而有力的词语选择,点出了人生旅途中的挫折与困难。
词语的运用也十分贴切。以“中路”这样含糊的词汇开篇,使读者无法忽视其中的表达苍凉的意境。接着使用“凄”和“寒”,更是将中路的孤寂之感推向极致,让人不禁为其中的人物心生感慨。
意境方面,作者借助“中路”这个词,引发读者对人生旅途的思考。这种中途的负面意义,给人以希望的破灭之感,激发出对人生意义以及困境的深思。在这个凄寒的中路上,读者能够感受到无尽的孤独与失望。
在整个诗坛都被奢华和华丽所笼罩的今日,这样朴素又富有内涵的诗句,实在是难得一见。与繁复的词藻形成鲜明对比,给了读者一种清新脱俗的感受,让人仿佛身临其境,领悟其中的生命哲理。
整体而言,这句诗虽然简短,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韵律、用词和意境的有机结合使得读者在几个字间感受到了人生旅途中的坎坷之路。是一首令人沉思的佳作。
也许这句诗并没有华丽的修辞和艳丽的意象,但正是这样朴实的表达增加了诗歌的世故与真挚。韵律的呼应和语言的抑郁,使得这句诗在平实中流露出无尽的哀愁,让人深感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探索。
这句诗“中路凄以寒”意境瑰丽深沉,暗藏哲理。从韵律上看,作者采用了较短的押韵形式,凸显了中心词“凄”和“寒”的感情色彩。这种押韵方式巧妙地体现了主题情感的冷寂与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