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去六至
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dì|de yīn|yān|yǐn shēng zhōng táo páo
【地】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 10. 底子:质~。 | ◎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
【地】〔古文〕埊埅嶳《廣韻》徒四切《集韻》大計切《韻會》徒二切《正韻》徒利切,音弟。《說文》元氣初分,重濁隂爲地,萬物所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易·說卦傳》坤爲地。《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又第也,但也。《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又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頌》
【殷】1. 富裕,富足:~实。~阜。~富。 2. 深厚,恳切:情意甚~。~切。~勤。 3. 众,多:“士与女,~其盈矣”。 4. 盛,大:~祭。 5. 中国朝代名,商代的后期,由盘庚起称“殷”:~墟。 6. 姓。 | ◎ 黑红色:~红。 | 1. 雷声:“~其雷,在南山之阳”。 2. 震动:“熊咆龙吟~岩泉”。
【殷】《唐韻》於身切《集韻》《韻會》於巾切,音咽。《說文》作樂之盛稱殷。《易·豫卦》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又凡盛皆曰殷。《書·洛誥》肇稱殷禮,祀于新邑。又《呂》三后成功,惟殷于民。又《爾雅·釋言》殷,中也,正也。《書·堯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傳》殷,正也,以正春秋之氣節。鄭曰:殷,中也。春分,陽之中。秋分,隂之中。又《禹貢》九江孔殷。《正義曰》言甚得地勢之中也。又衆也。《詩·鄭風》殷其盈矣。《周禮·天官》陳其殷,置其輔。又《春官·大宗伯》殷見曰同,殷覜曰視。《傳》《註》俱訓衆。又大
【声】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声】《字彙》同。《正字通》俗聲字。(聲)〔古文〕殸《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又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又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
【钟】1. 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警~。编~(古代乐器。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枚数也不同)。~鼎(古铜器总称,上面铭刻文字)。 2. 计时的器具:~表(钟和表的总称)。座~。~鸣漏尽(晨钟已鸣,夜漏将尽。喻年届迟幕)。 3. 指某个一定的时间,小时:~头(小时,如“开了一个~~的会”)。 4. 杯子。 5. 集中,专一:~情(感情专注)。~爱(特别爱)。~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陶匏】的尊、簋、俎豆和壶等器皿。《礼记·郊特牲》:“扫地而祭,於其质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孔颖达疏:“陶谓瓦器,谓酒尊及豆簋之属,故《周礼》旊人为簋。匏谓酒爵。”2.泛指实用而合于古制的器用。汉班固《东都赋》:“女脩织絍,男务耕耘,器用陶匏,服尚素玄。”宋苏辙《代南京留守贺南郊表》:“藁秸陶匏,致精微於德产;牺牲玉帛,来职贡於多方。”清黄宗羲《<陆石溪先生文集>序》:“圜丘祭器,先生以为器用陶匏,牺尊则製作像牛,穴背置酒。”3.指古代乐器。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虞;黼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