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入五質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gōng 4 zhōu kǒng jù liú yán
【公】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 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 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 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 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 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 7. 雄性的:~母。~畜。 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 9.
【公】〔古文〕《唐韻》《正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工。《說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猶背也。厶音私。《韓非曰》自營爲厶,背厶爲公。《徐曰》會意。《爾雅·釋言》無私也。《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又《玉篇》方平也,正也,通也。又《禮·禮運》大道之行,天下爲公。《註》公猶共也。又爵名,五等之首曰公。《書·微子之命》庸建爾于上公。又三公官名。《韻會》周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漢末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爲三公。東漢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又官所曰公。《詩·召南》退食自公。又父曰公。《列子·黃帝篇》家公執
【日】1.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月星辰。~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2. 白天,与“夜”相对:~班。 3. 天,一昼夜:多~不见。今~。~程。 4. 某一天:纪念~。 5.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6. 时候:春~。往~。 7. 每天,一天一天地:~记。~益。 8. 特指“日本国”。
【日】〔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
【周】1. 圈子,环绕:~围。~天。~转(zhuǎn )。~匝(a.环绕;b.周到)。 2. 普遍、全面:~身。~延。~全。~游。 3. 时期的一轮,亦特指一个星期:~岁。~年。~期。~星(十二年)。上~。 4. 完备:~到。~密。~详。~正(端正)。~折(事情进行不顺利)。 5. 给,接济:~济。 6. 中国朝代名:西~。东~。北~。后~。 7. 姓。
【周】〔古文〕《唐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音州。《廣韻》徧也。《易·繫辭》知周乎萬物。又至也。《書·泰誓》雖有周親,不如仁人。《傳》周,至也。又忠信也。《書·太甲》自周有終。《傳》用忠信有終也。《詩·小雅》行歸于周。《論語》君子周而不比。《註》忠信爲周,阿黨爲比。又終也。《左傳·昭二十年》以周事子。《註》周,猶終竟也。又《說文》密也。《管子·樞言篇》先王貴當貴周,周者不出于口,不見于色,一龍一蛇,一日五化,之謂周。《註》深密不測,故周也。又曲也。《詩·唐風》生于道周。《傳》周,曲也。又《詩·周南疏》周
【恐惧】◎恐惧kǒngjù[fear;dread]畏惧,害怕大水漫漫,心甚恐惧
【恐惧】畏惧,害怕。《易·震》:“洊雷,震,君子以恐惧脩省。”《史记·秦始皇本纪》:“诸侯恐惧,会盟而弱秦。”唐杜甫《留花门》诗:“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明郎瑛《七修类稿·奇谑一·参政梦》:“傍有大水漫漫,心甚恐惧。”老舍《骆驼祥子》二:“希望使他快活,恐惧使他惊惶。”
【流言】uacute;yán[gossip;rumor]广为流传而无根据或来源的说法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礼记·儒行》散布流言
【流言】根据的话。《书·金縢》:“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羣弟乃流言於国。”《三国演义》第六五回:“﹝杨松﹞遂使人流言云:‘马超意欲夺四川,自为蜀主,与父报仇,不肯臣於汉中。’”景耀月《古诗》:“黄鸟汝如知,九寓正流言。”2.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诗·大雅·荡》:“流言以对,寇攘式内。”朱熹集传:“流言,浮浪不根之言也。”《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有庶兄管叔、蔡叔将谋不轨,心忌周公,反布散流言,説周公欺侮幼主,不久篡位。”丁玲《在医院中》五:“陆萍像害了病似的几天没有出来,而医院里的流言
周公之举措实属明智,卓然有为。流言何足虑哉?王躬之节操,固有若此。不徇私欲,不畏流言,不懈于行政事务。而其举动引人深思,推己及人。苟能远离流言,凭借真才实学而承担治理大业,必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光耀一生。此乃吾心所憧憬之志也。
古人云:言必信之,行必果之。而周公不欲受百姓流言之扰,恐误事国计民生,故而拒绝了天子之位。被称为贤者,非仅仅凭空赠与,诚乃实至名归。王尔有自知之明,不肯被玉帛所蔽,慎思慎行,约束自己,掌旗执鞭,高悬祖宗之志。应敬其高洁之德,而坚守民族之道。
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此句充满了入木三分的真情实感。长于治国的周公,面对人言却心生厌恶。然而他并非为逃避责任而拒绝天子之位,只是他深知饱暖思淫欲,未必是大国治理之良药。周公拒绝封王,毅然而至,颇有忠诚王室,不自私自利之意。流言日虽可怖,然审慎而行,谓之可为也。
诗曰:“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躬耻被玉帛斯。身不释尊升天子,肆意妄为握旂旗。”此诗真是妙哉!贤者周公以善政治天下,宁愿忍受流言风波,不愿放弃治理国家的责任。智慧之士,焉会惧怕琐碎之言?王者之体,岂能被奢靡之物所辱?周公斯有雄心壮志,竟不忍投身于尊贵的天子之位,纵情放逐于自由之境,虽有志化龙飞升天矣!
诗中所描绘之景,使人生寥寥数语,倒使人遐思万千。流言既惧,何病之由?岂非人情无常,话语之祸?王躬愤被玉帛之辱,所以不欲为天子。身不释升,乃且妄为握旂旗,啊!世人尽皆负望矣!何人可据于此,厚望其来?审慎见识,不为假借之物所动,以至于拒绝了权势的磨炼与挑战,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