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十姥
平仄:仄 平 仄 平 仄
拼音: 1 zǒu qí mò|mù hǔ
【山】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4. 姓。
【山】《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與刪音同。《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
【走】1. 行:~路。~步。 2. 往来:~亲戚。 3. 移动:~向(延伸的方向)。~笔(很快地写)。钟表不~了。 4. 往来运送:~信。~私。 5. 离去:~开。刚~。出~。 6. 经过:~账。~内线。~后门。 7. 透漏出去,超越范围:~气(漏气)。 8. 失去原样:~形。~样。 9. 古代指奔跑:~马。不胫而~。 10. 仆人,“我”的谦辞:牛马~(当牛作马的仆人,如“太史公~~~。”)。
【骑】1. 跨坐在牲畜或其他东西上:~马。~射。~兵。~者善堕(经常骑马的常会掉下马来;喻擅长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致失误)。 2. 兼跨两边:~缝盖章。 3. 骑的马或乘坐的其他动物:坐~。 4. 骑兵,亦泛指骑马的人(旧读jì):轻~。铁~。车~。 5. 一人一马的合称(旧读jì):千~。千乘万~。
【骑】《唐韻》《集韻》《韻會》渠羈切《正韻》渠宜切,音奇。《說文》跨馬也。《名》騎,支也,兩脚支別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奇寄切,音芰。義同。又《增韻》馬軍曰騎。《禮·曲禮》前有車騎。《疏》古人不騎馬,故經典無言騎。今言騎,是周末時禮。《能攺齋漫錄》左傳昭二十五年,左師展將以公乗馬而歸。劉炫謂欲與公單騎而歸,此騎馬之漸也。《正字通》古者服牛乗馬,馬以駕車,不言單騎。至六國時,始有單騎,蘇秦所謂車千乗,騎萬匹是也。又票騎,官名。《前漢·武帝紀》以霍去病爲票騎將軍。《註》位三司,品秩同大將軍。又旄頭騎
【莫】1. 不要:~哭。 2. 没有,无:~大。~非。~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 3. 不,不能:~如。~逆。~须有。~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能助。 4. 古同“漠”,广大。 5. 姓。 | ◎ 古同“暮”。
【莫】〔古文〕《唐韻》慕各切《集韻》《正韻》末各切,音寞。《韻會》無也,勿也,不可也。《易·繫辭》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又定也。《詩·大雅》監觀四方,求民之莫。又謀也。《詩·小雅》秩秩大猷,聖人莫之。又《博雅》强也。《論語》文莫吾猶人也。《晉書·欒肇·論語駁曰》燕齊謂勉强爲文莫。《揚子·方言》侔莫,强也,凡勞而相勉謂之侔莫。《淮南子·謬稱訓》猶未之莫與。《註》莫,勉之也。又削也。《管子·制分篇》屠牛垣,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鐵。又《博雅》莫莫,茂也。《詩·周南》維葉莫莫。《註》莫莫,茂密之貌。又《莊子·逍遙遊》廣莫之
【虎】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2.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3. 古同“唬”,威吓。 4. 古同“琥”,琥珀。
【虎】〔古文〕虝《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音滸。《玉篇》惡獸也。《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徐鉉註》象形。《易·乾卦》風從虎。《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又姓。《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又灘名。《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又山名。《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又便器名。《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又與琥通。《吳志·裴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