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仄 平 仄 仄
拼音: zuì 4|2 xiān zhù dìng
【罪】1. 犯法的行为:犯~。~人。认~。有~。~恶。~名。~魁。~行。~证。~责。~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不容诛。 2.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功~。~愆。~尤(“尤”,过失,罪过)。归~于人。 3. 刑罚:判~。畏~。待~。请~。 4. 苦难,痛苦:受~。
【罪】〔古文〕辠《廣韻》徂賄切《集韻》粗賄切,音。《說文》捕魚竹罔。《易·解卦》君子以赦過宥罪。《書·大禹謨》罪疑惟輕。
【簿】1. 本子,册籍:~册。~记。~籍。~录。 2. 古代称公文、案卷:对~公堂。 3. 古代的仪仗侍从:~伍。卤~(古代帝王、后妃、王公大臣外出时的仪仗队。次序排列严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 4. 笏。 | ◎ 古同“箔”,养蚕席。
【簿】《廣韻》《正韻》裴古切《集韻》《韻會》伴姥切,音部。籍也。《孟子》先簿正祭器。《史記·張釋之傳》上問上林尉諸禽獸簿。《前漢·食貨志》與郡縣通姦,多張空簿。《註》師古曰:簿,計簿也。又笏也。《蜀志》秦密見太守,以簿擊頰。《註》簿,手版也。又車駕法從次第爲鹵簿。《史記·黥布傳》布常爲軍鋒。《註》索隱曰:《漢書》作楚軍前簿。簿者,鹵簿。又百官皆有鹵簿,各分差等。《梁書·王僧孺傳》道遇中丞鹵簿,驅廹溝中。又主簿,官名。《漢官儀》主簿,主縣之簿書。又領也。《荀子·正名篇》五官簿之而不知。又《集韻》伯各切,音博。迫也
【先】1. 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前。~期。原~。~驱。~河(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后祭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觉(jué)。~见之明。~发制人。 2. 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人。~世(祖先)。~民。 3. 对死去的人的尊称:~祖。~父。~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烈。~贤。 4. 姓。 典
【先】《唐韻》《正韻》蘇前切《集韻》《韻會》蕭前切,霰平聲。《說文》先,前進也。从人之。《徐曰》之,往也,往在人上也。一曰始也,故也。《玉篇》前也,早也。《孝經·感應章》必有先也。《老子·道德經》象帝之先。又祖父已歾曰先。《司馬遷·報任安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又姓。《韻會》晉有先軫。又《韻會》凡在前者謂之先,則平聲。先而導前與當後而先之,則去聲。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先見切,音霰。《增韻》先之也。《正韻》相導前後曰先後。《周禮·夏官·大司馬》以先愷樂,獻于社。《註》先猶導也。《史記·酈食其傳》
【注定】hùdìng(1)[bedoomed;bedestined]∶[某种客观规律或命运]预先决定,不可避免注定失败他是军人之子,从生下来就注定要做军人(2)[fixthegazeupon;giveattentionto]∶[目光、意念]集中停留于一点
【注定】种客观规律或所谓命运)预先决定,不可避免。宋王谠《唐语林·雅量》:“吾徒侥倖至多。此辈优一资半级,何足问也!一皆注定,未曾退量。”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天那天那,也是俺注定的合受这饥寒债。”《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至於祸福,有个天在;注定的祸避不来,非分的福求不到。”茅盾《雨天杂写之一》:“希特勒的失败是注定了的,然而他的不是英雄也已经注定。”2.(目光、意念)集中停留于一点。《英烈传》第六回:“太祖见他们四五个一个个都好手段,便将车子推在一边,把眼睛注定来看。”《红楼梦》第六五回:“﹝贾珍﹞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