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平二十八山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dìng 1 1 diàn sǎo huáng jīn
【定】1. 不动的,不变的:~额。~价。~律。~论。~期。~型。~义。~都(dū)。~稿。~数(shù)(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规~。鉴~。 2. 使不变动:~案。~罪。决~。确~。 3. 平安,平靖(多指局势):大局已~。 4. 镇静,安稳(多指情绪):心神不~。 5. 确凿,必然的:必~。镇~。 6. 预先约妥:~计。~情。~货。~做。 7. 姓。
【定】〔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徑切,庭去聲。《說文》安也。《增韻》靜也,正也,凝也,決也。《易·說卦》天地定位。《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禹貢》震澤底定。又《禮·王制》論進士之賢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論。《註》謂各署其所長也。又止也。《書·洛誥》公定,予往已。《註》成王欲周公止洛,自歸往宗周也。又《儀禮·鄕飮酒禮》羹定。《註》定猶熟也。《疏》熟卽止,故以定言之。又《諡法》純行不差,安民法古,曰定。又州名。漢中山郡,唐改定州,以安定天下爲名。又丘名。《爾雅·釋丘》左澤曰定。又《廣韻》《集韻》
【山】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4. 姓。
【山】《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與刪音同。《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
【黑】1. 像墨和煤那样的颜色,与“白”相对:~白。 2. 暗,光线不足:~暗。~夜。 3. 隐蔽的,非法的:~枪。~市。~社会。 4. 恶毒:~心。 5. 姓。
【黑】《唐韻》呼北切《集韻》《韻會》《正韻》迄得切,音潶。《說文》火所熏之色也。韓康伯曰:北方隂色。《釋名》黑,晦也。如晦冥時色也。《易·說卦》坤其於地也爲黑。《書·禹貢》兗州,厥土黑墳。《禮·檀弓》夏后氏尚黑。又水名。《書·禹貢》華陽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又《前漢·地理志》益州郡滇池縣有黑水祠。又黑齒,國名。《楚辭·招魂》雕題黑齒。又地名。《左傳·宣六年》公會晉侯宋公于黑壤。又黑子,今所謂黶子也。《前漢·高帝紀》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又《賈誼傳》淮陽之比大諸侯厪如黑子之著面。又《周禮·天官·籩人》其實蕡白黑
【电扫】“电埽”。1.像闪电划过。比喻迅速扫荡净尽。唐元稹《苦雨》诗:“阴沴皆电扫,幽妖亦雷驱。”清郑燮《念奴娇·金陵怀古·周瑜宅》词:“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櫓云崩,旌旗电扫,熛射江流血。”2.像内电划过。谓将事情迅速处理完毕。宋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万卷星罗,千篇电扫,肯学穷儿事楚骚。”《宋史·钱勰传》:“﹝钱勰﹞復知开封,临事益精……軾(苏軾)曰:‘电扫庭讼,响答诗筒,近所未见也。’”3.像闪电划过。比喻迅速消逝。宋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宫柳咸阳草。”
【黄巾】张角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头包黄巾而得名。《后汉书·皇甫嵩传》:“角(张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勑诸方,一时俱起,皆着黄巾为摽帜,时人谓之‘黄巾’。”《三国志平话》卷上:“黄巾併聚三十六万。”清赵翼《读史》诗之七:“康成居北海,黄巾拜其门。”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二节:“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中经汉朝的新市、平林、赤眉、铜马和黄巾……都是农民的反抗运动,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2.借指作乱者,寇盗。唐杜甫《遣忧》诗:“纷纷乘白马,攘攘著黄巾。”仇兆鳌注:“白马,指侯景。黄巾,指张角
可见,电扫黄巾者,力如闪电,无坚不摧;定黑山则意味着英勇无畏、坚定不移之意。诗人巧妙运用对仗句法,寥寥数词点出当时纷繁世界的壮丽画面。此诗如画卷般展现,令人赞叹不已。
不禁让人联想起古代宏伟壮阔的历史画卷,百姓们跃跃欲试,英勇出征;点出了明媚的春光照耀战场,更让人心神向往。
罗列英雄事迹,尽在其中,展现了诗人的豁达胸怀和强烈的民族觉醒意识。此诗激发激越情感,巧妙运用象征手法,展现出文人的爱国之情。
文心雕龙曰:“观辨诗章,古文立作,遗以儿女之中;为人文状,新声屈身,示以古人之意。”此句诗字数虽少,然意境深远,可谓“大音希声”。诗人以“电扫黄巾,定黑山”之辞,表达了威风凛凛的战况和英雄壮举,令人思绪万千。
总之,此诗虽短,却语言精炼,形象生动,意境深远。通过几个简短的词句点出了丰富的历史意义和情感寄托,使人能回味悠长、思绪万千。诗人以鲜明的人物形象、瑰丽的战斗场面,展示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在当代仍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