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mǎn zhī|qí bù shèng hán lù
【满】1.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2.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3.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4.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5.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6.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7. 姓。
【满】〔古文〕《唐韻》《正韻》莫旱切《集韻》母伴切,音懣。《說文》盈溢也。《書·大禹謨》不自滿假。《傳》滿謂盈實。《正義》滿以器喩,故爲盈實。《管子·霸言篇》地大而不爲,命曰土滿。人衆而不理,命曰人滿。兵威而不止,命曰武滿。又姓,晉滿奮。又《集韻》莫困切,音悶。同懣。《說文》煩也。或省作滿。《前漢·霍光傳》憂滿不食。又《韻補》叶美辨切,音免。《蘇軾詩》南都從事亦學道,不恤枯腸誇腦滿。問羊他日到金華,應時相將遊閬苑。又、満、。
【枝】1. 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干(gàn )。竹~。节外生~。~柯。~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 2. 量词,指杆形的:一~铅笔。 3. 古同“支”,支持,分支。 | ◎ 古同“歧”,岔。
【枝】《唐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支。《說文》木別生條也。《徐曰》自本而分,故曰別生。《廣韻》枝柯也。《左傳·隱八年》疏枝布葉分。又散也。《易·下繫》中心疑者其辭枝。又與支通。《詩·大雅》本支百世。左傳作本枝。又支持也。《史記·項羽紀》諸將懾服,莫敢枝梧。《瓚曰》小柱爲枝,斜柱爲梧。又干支亦作幹枝。《博雅》甲乙爲幹。幹者,日之神也。寅卯爲枝。枝者,月之靈也。又手節曰枝。《孟子》爲長者折枝。《趙岐註》折枝,按摩手節也。又《管子·度地篇》水別于他水,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又枝江,縣名。《前漢
【不胜】◎不胜bùshèng[beunequalto;cannotbear(stand)]受不住,承担不了。胜:承受,经得起刑人如恐不胜。——《史记·项羽本纪》驴不胜怒;蹄之。——唐·柳宗元《三戒》
【不胜】1.无法承担;承受不了。《管子·入国》:“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尹知章注:“胜,堪也。谓不堪自养,故为累。”唐岑参《终南东溪口作》诗:“沙平湛濯足,石浅不胜舟。”《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见吾儿王雱荷巨枷,约重百斤,力殊不胜。”端木蕻良《乡愁》三:“四个薄铁的轮子若不胜其苦地在地下滚着。”2.不尽。《晏子春秋·外篇上三》:“赋敛无厌,使民如将不胜,万民懟怨。”《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唐柳宗元《贞符》:“不胜唐德之代,光绍明濬,深鸿厖大,保人斯无
【寒露】◎寒露Hánlù[ColdDew(17thsolarterm)]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0月8日或9日
【寒露】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十月八日或九日。《逸周书·时训》:“寒露之日,鸿鴈来宾。”《国语·周语中》“夫辰角见而雨毕”三国吴韦昭注:“见者,朝见东方建戌之初,寒露节也。”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干部新风》:“每年搭桥的时间是寒露以后--早了水大,迟了水凉。”2.严寒和露水;寒凉的露水。《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帝以苍冒涉寒露,遣謁者赐貂裘,及太官食物珍果,使大鸿臚竇固持节郊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飢乏
“寒露满枝枝不胜”这句诗是形容秋季的景色,枝头上的露水很多,厚厚地包裹在树枝上。这个景象真的好美啊,就像是树枝上挂满了闪闪发亮的珍珠。感觉这句诗给人一种清新、干净的感觉,好像整个世界都被洗过一样。
有时候我也希望可以和这些露珠一样纯净无暇,把所有的烦恼都留在外面,只保留内心最美好的那一部分。这句诗让人不禁产生遐想,好像能看到那些晶莹剔透的露水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这句诗的韵律准确而稳定,表现了寒露时节枝叶繁茂的景象。寒露与"满枝枝不胜"这样的用词相辅相成,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景象。
是不是有点儿想到电影里女主角身边那些闪光的光环?就像是她们的人设一样完美无暇,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这句诗词描写的景象也是一样,让人眼前一亮,简直是太美了。
而且说的是寒露的景色,这是刚入秋的时候,虽然寒气逼人,但不得不说秋天的景色真的是美翻了。寒露给人带来了一种清新的感觉,好像树枝上的露水可以清洗掉一切糟糕的事物,给人带来一种安心的感觉。
此外,这句诗还有一种顽强的力量。枝头上的露水很多,但却不胜载,仿佛在告诉我们纵使遇到困难和压力,也要坚持下去,不要被困扰和负担所压垮。这种精神真的很鼓舞人心,让人产生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人通过"寒露满枝枝不胜"这样的描写,构建出了一种繁茂而壮丽的景象,彰显了大自然生命力的蓬勃发展。
这句诗的用词简洁而准确,"寒露"这一名词和"满枝枝不胜"这一形容词短语相互辉映,形成了一种冷峻而绚烂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