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rú lái sī tiān jì huáng hé
【如】1.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3.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4. 到,往:~厕。 5. 假若,假设:~果。~若。假~。 6.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7. 与,和:“公~大夫入”。 8.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10. 表示举例:例~。 11.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12.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1
【来】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
【来】〔古文〕徠《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才切,賴平聲。至也,還也,及也。《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又《公羊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登來之也。《註》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又玄孫之子曰來孫。又麥名。《詩·周頌》貽我來牟。《前漢·劉向傳》作飴我釐麰。亦作。又呼也。《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臯舞。又姓。又《集韻》洛代切,音賚。撫其至日來。《孟子》放勳曰:勞之來之。又叶鄰奚切,音離。《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澹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守內,病安從來。又叶郞
【丝】1.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绸。缂(kè)~(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 2. 像丝的东西:铁~。菌~。肉~。游~。 3.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 4.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一~不差。 一~笑容。 5.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愁~。 6. 指弦乐器:~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典
【丝】《廣韻》息兹切《集韻》《韻會》新兹切,音思。《說文》蠶所吐也。《急就篇註》抽引精繭出緒曰絲。《書·禹貢》厥貢漆絲。《詩·召南》素絲五紽。《周禮·天官·大宰》婦化治絲枲。又《典絲》掌絲入而辨其物。《左傳·隱四年》猶治絲而棼之也。又《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註》絲,琴瑟也。又《禮·緇衣》王言如絲。《疏》微細如絲。 《五經文字》絲作,譌。《韻會》俗作〈糹系〉,誤。○按《說文》絲自爲部,今倂入。zdic.net
【天际】◎天际tiānjì[horizon]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漢
【天际】天边。《易·丰》:“丰其屋,天际翔也。”南朝齐谢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版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明张居正《皇贵妃发引鼓吹词》:“天际苍苍陵树,极目伤心处。”巴金《家》二十:“太阳带着新的光明从天际升起来。”漢
【黄河】◎黄河HuángHé[theYellowRiver(HuangheRiver)]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流经黄土高原、夹带大量泥沙,每年达16亿吨,除12亿吨入海外,有4亿多吨沉积在下游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为有名的“地上河”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上源卡日曲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各姿各雅山麓,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省北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晋成公绥《大河赋》:“览百川之弘壮兮,莫尚美於黄河。”《明史·河渠志一》:“黄河,自唐以前,皆北入海。”魏巍《开辟中国的黄金时代》:“你还会看见黄河,奔腾不羁的黄河。”
黄河既是伟大的母亲河,又是浩渺的奔流不息,它的形象如丝般纤细柔美,传递出一种令人陶醉的美感。在这句诗中,诗人巧妙地捕捉到了黄河的特点,令人不禁为之惊叹。
总体而言,这句诗通过简洁而精准的语言,表达了黄河的雄奇和辽阔。尽管有些简略,无法展示诗人更深的情感,但其独特的写作风格与周密的构思,使这句诗独立出人群,神奇之处令人倾倒。
这句诗“黄河如丝天际来”,终究是来由骚人之手,尽管韵律平淡,却能将黄河之壮丽描绘得淋漓尽致。用词也恰如其分,将黄河变幻多态的景象融入其中。黄河似丝,覆盖整个天际,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意境深远,令人慨叹大自然的浩渺和不可思议。
读此句,仿佛置身于黄河之畔,而黄河却化作一条细如丝线的天际。这句诗运用了鲁迅常用的夸张手法,将黄河形容得如此细微,犹如一根发丝般,想必是为了强调黄河的广袤和威严。这种诗句的运用,使诗人在有限的字数中成功营造出了黄河的恢弘和壮美景象。
此句诗中的“如丝天际”一词的运用精准而生动,使读者能够立即将视线投射到天空的尽头,形象地展现出了黄河的无边无际。与此同时,这个词的运用也让人们联想到丝线的细腻和柔软,为诗句增添了抒情的气息。
用词方面,诗人的选择恰到好处。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的河流,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词汇,更不用说将它与如丝天际相联系,既显示了黄河的广袤,又使诗句有了独特的意境。
这句诗将自然景观与抒发情感相结合,极富哲理和想象力,令人思索万千。以“黄河如丝天际来”为引子展开更加广阔的联想和情感表达,必能给读者带来无限遐思。
但是,诗句中的“如丝”,却隐含着一种无力感。无论是黄河还是天际,都笼罩在如丝般的状态中,给人一种遥远而疏离的感觉。或许这正是诗人希望表达的,表意匠心隐晦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