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仄 平 平
拼音: fēi hóng mù duàn
【飞鸿】1.指画有鸿雁的旗。《礼记·曲礼上》:“前有车骑,则载飞鸿。”孔颖达疏:“鸿,鸿鴈也。鴈飞有行列,与车骑相似,若军前忽遥见彼人有多车骑,则画鸿於旌首而载之,使众见而为防也。”2.虫名。《逸周书·度邑》:“发之未生,至于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飞鸿过野。”3.飞行着的鸿雁。汉马融《长笛赋》:“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南朝宋鲍照《数诗》:“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清龚自珍《点绛唇》词:“目送飞鸿,影入长天灭。”4.指音信。唐韩愈《祭窦司业文》:“自视雏鷇,望君飞鸿,四十餘年,事如梦中。”《二十年目睹
【目断】望到看不见。唐丘为《登润州城》诗:“乡山何处是,目断广陵西。”宋晏殊《诉衷情》词:“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王季思校注:“目断,犹云望断。”清陈维崧《望湘人·寓楼微雪咏隔垣所见》词:“枉目断瑶堦,难递飞琼音信。”
诗人以“目断飞鸿”为载体,借以寄托自身情感与境界的抒发,使诗人的心境与自然景色完美融合。从“目断”之境到“飞鸿”的抒情,浑然一体,紧凑有趣。此诗虽字数不多,却寓意深远,令人百看不厌。
此诗“目断飞鸿”四个字,笔力豪放,意境深远。其中“目断”二字之意或有局限之义,或有颇高逸气之意。与之相呼应的是“飞鸿”二字,意在描绘一幅飞鸿翱翔的壮丽景象。合二而一,恰如画龙点睛之笔,赋予了整首诗以独特的韵味。
“目断飞鸿”四字之间,宛若一幅意境深远的画卷。诗人眼中所见,不仅仅是飞鸿翱翔的奇观,更是深入内心世界的一次岁月留痕。这四个字凝聚了诗人对人生、人情、自然的细腻思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与韵味。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将自然景色与人情意境相融合,使读者领略到一种更深更广的境界。
此句以“目断”的描绘手法,给人以一种充满张力、仿佛视野被截断的感觉。以“飞鸿”作为衬托,不仅增添了情景的生动与壮美之感,更突显出“目断”二字所表现的悲壮之情。作者巧妙地用字,巧妙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充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创作才华。
“目断飞鸿”之妙,在于其表达的境界超越了视觉,描绘了内心纯净的美。作者借助于世间景象,启迪我们放眼自然,寻找心境的乐趣。诗言情景,缩影人生。通过描写飞鸿高飞的壮丽景象,诗人赋予其一种精神的力量,使之永存于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