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下平二十一侵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shāng shēng zhǔ xī fāng zhī yīn
【商声】五音中的商音。《文选·马融<长笛赋>》:“易京君明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后出,是谓商声五音毕。”李善注:“笛本四孔,京加一孔於下,为商声,故谓五音毕。”2.秋声。《管子·幼官》:“听商声,治湿气。”《文选·阮籍<咏怀诗>之十》:“素质游商声,悽愴伤我心。”李善注:“《礼记》曰:‘孟秋之月,其音商。’郑玄曰:‘秋气和则音声调。’”元邵亨贞《摸鱼子·吴门九日次魏彦文韵》词:“商声暗起邻墙树,触景乱愁还聚。”《随园诗话》卷十三引清宋树穀《立秋柬顾孝廉》诗:“万窍商声先蟋蟀,一年落叶又梧桐。”
【主】1.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人。物~。失~(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 2.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上。 3.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张。~见。~意。~义。 4.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民~。自~。~持。~宰。~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 5.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次。~要。~力。~将(jiàng)。 6. 预示:早霞~雨。 7.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木~。神~。 8.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 9. 姓。
【主】〔古文〕丶宔《唐韻》之庾切《集韻》《韻會》《正韻》腫庾切,音麈。君也。《董仲舒·賢良策》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愛民而好士,可謂誼主矣。《呂氏春秋》朝臣多賢,左右多忠,如此者,國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謂吉主也。又大夫之臣,稱其大夫曰主。《左傳·昭二十八年》成鱄對魏舒曰:主之舉也,近文德矣。又天子女曰公主。周制,天子嫁女,諸侯不自主婚,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又賔之對也。《禮·檀弓》賔爲賔焉,主爲主焉。又《左傳·僖三十年》燭之武見秦伯曰: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註》鄭在秦之東也。又宰也,守也,宗也。
【西方】◎西方xīfāng(1)[west]∶西边或西边的地方(2)[West]∶指位于西半、北半球的国家。指欧美各国
【西方】1.方位名。指太阳落下去的一边。《诗·邶风·简兮》:“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晋傅玄《杂诗》:“清风何飘颻,微月出西方。”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玄宗时亢旱,禁中筑龙堂祈雨。命少监冯绍正画西方,未毕,如觉云气生梁栋间,俄而大雨。”2.犹西洋。指欧美各国。章炳麟《訄书·商鞅》:“故法家者流,则犹西方所谓政治家也,非胶於刑律而已。”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出国的时候,不知你的去向。但是我们对于西方的景仰,好像是我们先天的遗传。”3.指西方净土。唐杜甫《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诗:“重闻西方止观经,老
【之】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音】1. 声,亦特指有节奏的声:声~。~乐(yuè)。~律。~色。~量。~区。~韵。~像。~容(声音、容貌)。弦外之~。 2. 信息,消息:~信。佳~。~讯。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今切,音隂。《說文》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宮商角徵羽,聲。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書·舜典》八音克諧。《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疏》方謂文章,聲旣變轉和合,次序成就文章謂之音。音則今之歌曲也。《周禮·春官·大師》以六律爲之音。《疏》以大師吹律爲聲,又使其人作聲而合之,聽人聲與律呂之聲合,謂之爲音。《詩序》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疏》此言聲成文謂之音,則聲與音別。樂記註:雜比曰音,單出曰聲。記又曰: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則聲音樂三者不同,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