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六止
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 仄 仄
拼音: wǒ zhǐ jīn luò tuò hé suǒ
【我】◎ 自称,自己,亦指自己一方:~们。~见(我自己的看法)。~辈。~侪(我们)。自~。~盈彼竭。
【我】〔古文〕《唐韻》五可切《集韻》《韻會》語可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又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又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又《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又《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又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止】1. 停住不动:~步。截~。 2. 拦阻,使停住:~痛。禁~。 3. 仅,只:~有此数。不~一回。 4. 古同“趾”,脚;脚趾头。
【止】《唐韻》《集韻》《韻會》諸市切,音芷。《說文》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徐曰》初生根幹也。又《廣韻》停也,足也。《易·艮卦》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又靜也。《禮·玉藻》口容止。《註》不妄動也。《莊子·德充符》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衆止。又已也,息也。《論語》止吾止也。《史記·酷吏傳》寇盜不爲衰止。又居也。《詩·大雅》乃慰乃止。又《商頌》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又心之所安爲止。《書·益稷》安汝止。《孔傳》言當先安好惡所止。《正義》曰:止謂心之所止。
【今】◎ 现在:~天。~生。~世。~番(这次)。古为~用。~是昨非。
【今】《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說文》是時也。《廣韻》對古之稱。《詩·召南》迨其今兮。《毛傳》今,急辭也。《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又《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又《韻補》叶居靑切,音京。《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又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 从亼會意。,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
【落拓】◎落拓luòtuò(1)[beuntrammelledbyconvention]∶豪放;不受拘束素小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北史·杨素传》(2)[poor;poverty]∶贫困失意生往,令适卒,落拓不得归。——《聊斋志异·娇娜》漢
【落拓】亦作“落托”。1.贫困失意,景况凄凉。唐李郢《即目》诗:“落拓无生计,伶俜恋酒乡。”宋陆游《醉道士》诗:“落托在人间,经旬不火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生往,令适卒,落拓不得归。”魏金枝《奶奶》:“后来竟将长衫之类不常应用的东西,叫茶房送到当铺里去,成为不得不然的落拓了。”2.冷落;寂寞。《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懊侬歌之十》:“揽裳未结带,落托行人断。”元杨暹《刘行首》第四折:“淡饭粗衣,山中活计。落托清閒,倒大幽微。”3.放浪不羁。晋葛洪《抱朴子·疾谬》:“然落拓之子,无骨骾而好随俗者,以通此
【何所】何处。《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唐韩愈《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处处。”宋王安石《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