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放言五首 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放言五首 其三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jūn 4 fǎ jué yī hú yí

赠君一法决狐疑释义

【君】1.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  2. 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  3. 对对方的尊称:张~。诸~。 典

【君】〔古文〕《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又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又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又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又子孫稱先

【赠】1. 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与。~礼。~言。~序(送别的文章)。~别。~送。回~。  2. 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追~。  3. 驱除:以~恶梦。

【赠】《廣韻》《正韻》昨亙切,音。《說文》玩好相送也。《詩·鄭風》雜佩以贈之。《傳》贈,送也。《儀禮·聘禮》公使卿贈,如覿幣。《禮·檀弓》何以贈我。又《詩·大雅》以贈申伯。《傳》贈,增也。《疏》凡贈遺者,所以增長前人,贈之財,使富增於本,贈之言,使行增於義,故云贈增也。又《正字通》借封前人官稱曰誥贈,恩頒自朝廷也。又《詩·鄭風》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朱傳》贈,音則。來,音力。《毛詩古音考》來音釐,贈疑是貽字之誤。未知孰是,存以備考。

【法】1.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  2.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  3. 仿效:效~。  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  5. 佛家的道理:佛~。~号。~轮。~像。~门。  6. 道家佛家的所

【决】1. 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禹~江疏河”。  2. 堤岸被水冲开:~口。溃~。  3. 断定,拿定主意:~定。~断。~计。~然。~胜。~议。犹豫不~。  4. 一定(用在否定词前):~不后退。  5. 决定最后胜败:~赛。~战。  6. 执行死刑:处~。枪~。

【决】《玉篇》俗決字。(決)《廣韻》《集韻》《韻會》古穴切,音玦。水名。《水經》決水,出廬江雩婁縣南大別山。《注》俗名爲檀山峴,蓋大別之異名也。其水歷山委注而絡其縣,西北流逕蓼縣故城,灌水注之,故地理志曰:決水北注蓼入灌,灌水於蓼亦入決。又決決,北方水名。《山海經》龍侯之山,決決之水出焉,東流注于河。又行流也。《管子·君臣下篇》決之則行,塞之則止。《左傳·襄三十一年》不如小決使道。又斷也,判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又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又以齒斷物亦曰決。《禮·曲禮》濡肉齒決,乾肉不齒決。《周

【一】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专~。~心~意。  3. 全;满:~生。~地水。  4. 相同:~样。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 乃;竞:~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 或者:~胜~负。  10. 初次:~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狐疑】疑húyí(1)[doubt;suspicion]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后用以称遇事犹豫不决尚怀狐疑。——《资治通鉴》(2)又狐疑之众。满腹狐疑典

【狐疑】猜疑,怀疑。《楚辞·离骚》:“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汉书·文帝纪》:“方大臣诛诸吕迎朕,朕狐疑,皆止朕,唯中尉宋昌劝朕。”颜师古注:“狐之为兽,其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而称狐疑。”《三国志·吴志·鲁肃传》:“羽(关羽)与肃隣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后人不加考核,至今狐疑。”邹韬奋《经历》五:“心里一直狐疑着,不知到底能够拿到多少。”2.犹豫。《史记·淮阴侯列传》:“孟賁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晋陶潜《饮酒》诗之十二:“一往便当

赠君一法决狐疑用户点评
tx
GoldenEagle

此句运用了抽象的方式呈现,含意较隐晦。赠君一法,言及能赋予他人解疑释惑而非其自身所得。疑狐不除,思维不得自由。此句以一法决狐疑之言,表明作者思索之间仍悬而未决。此乃哲人常见之状态,故此句亦有探问之意,以期与读者共勉。

2025-04-04 16:35:02
tx
花开花落

看完这诗,我觉得我学会了很多武功啊!下次有人给我讲鬼故事,我就用大侠发招的方式,赠君一法决狐疑!然后华丽丽地给他一个大跟头!哈哈哈!

2025-04-04 16:24:14
tx
DreamyClouds

这么奇怪的句子怎么看都不科学啊!不过,真心佩服写这句诗的人脑洞大开。看得我眼花缭乱,一下子就跳到了解狐疑这个层面,开裆裤了解不解?不解!啧啧!厉害厉害!但也得不到正解我真的要骂街了。给我个靠谱的解释行嘛,别整点虎头蛇尾的东西来搞我好吧!

2025-04-04 16:15:11
tx
呐喊者1

赠君一法决狐疑,哇塞!这句诗太有深意了吧,关键词直接戳中心灵!感觉就像是把一片迷茫的思绪给驱散了一样,就像是给你一杯热腾腾的奶茶在冷冷的冬天解渴一样!有点宅男言之的意味,是不是要告诉我们,生活中总有疑问左右着我们,然而只需要一种方法,就能驱散所有的疑惑,活得畅快淋漓!

2025-04-04 15:57:26
tx
孤独的魂

“赠君一法决狐疑”,此句警醒人们要以一法摆脱狐疑之囹圄。所谓“赠君”,诚意可见,送给人们一法以解脱之道。狐疑余名,实非无因,常起于人之好奇心与想象力。如今亦当面其中,以一法斩断疑缚之绳,犹得清风吹晴,明月照人,凡事皆可窥见真实与本质。皆以此句为鉴,用法决狐疑,方智者之所宜为也。

2025-04-04 15:38:09
tx
幸福似梦

这首诗真是让人一脸懵逼呢!“赠君一法决狐疑”,一口气念完我差点喘不过气来啊!感觉像是作者要狠狠地教训某个怀疑论者。不过呢,这说法也太神秘了吧,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法”能解决所有的疑问。我觉得这一行给人一种神秘感,就像一个古老的谜团嘛!

2025-04-04 15:14:01
tx
红尘情沦

不过话说回来,这首诗还挺有意境的呢!唯一的一行,十分引人入胜,仿佛前面所有的内容都不重要一样。就像是在告诉读者,疑问困扰你的时候,记得来找我,我会给你一个解答。哇哦,楼主这么懂人心啊!

2025-04-04 14:48:22
tx
风华绝代

拿这句诗就是在恶心人呢?赠个厚厚的瞎话给我还不够,还给我一脸狐疑。难道这法会让我对生活产生质疑吗?你见过这么傻吊的法吗?想想我被这句诗坑的样子,简直是绝了!一句话,千万别碰这个狗屎!

2025-04-04 14:33:17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