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下平七歌
平仄:平 仄 仄 平 仄 仄 仄 平
拼音: yǒu|yòu yě shǎo|shào hē|a|kē shì duān dì shì jiān
【有】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 ◎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典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也】1. 副词,表示同样、并行的意思:你去,我~去。 2. 在否定句里表示语气的加强:一点儿~不错。 3. 在复句中表转折意:虽然你不说,我~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4. 文言语气助词(❶表判断;❷表疑问;❸表停顿;❹形容词尾)。 5. 表示容忍或承认某种情况:~罢。
【也】〔古文〕《唐韻》羊者切《集韻》《正韻》以者切,音野。語已辭。《說文徐註》語之餘也。凡言也,則氣出口下而盡。《玉篇》所以窮上成文也。《廣韻》語助之終。柳宗元曰:決辭也。又發語辭。《岑參詩》也知鄕信曰應疎。又姓。明也伯先。又《劉攽曰》詞人多以也字作夜音讀。《杜甫詩》靑袍也自公,是也。又《正韻》養里切,同迤。又《六書正譌》古文匜字。註詳匚部三畫。
【少】1. 数量小的,与“多”相对:多~。~量。~许。 2. 缺,不够:缺~。减~。 3. 不经常:~有。~见。 4. 短时间:~等。~候。~顷。 5. 丢,遗失:屋里~了东西。 6. 轻视:“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如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 1. 年纪轻或年轻人:~年。~女。~壮(年轻力壮)。 2. 古代辅佐长官的副职:~傅。~保。 3. 次级的:~校。~将(jiàng )。 4. 姓。
【少】《唐韻》書沼切《韻會》始紹切,燒上聲。《說文》不多也。从小丿聲。《徐曰》丿音夭。《禮·禮器》禮有以少爲貴者,謂天子一食,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無數是也。食力,庶人也。又少頃,有閒也。《孟子》少則洋洋焉。又短也。訾人曰少之,猶稱人曰多之也。《史記·蘇秦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又《廣韻》式照切《韻會》《正韻》失照切,燒去聲。《玉篇》幼也。《增韻》老之對也。《易·本義》兩儀者始,爲一畫,以分隂陽。四象者次,爲二畫,以分太少。又少儀。《禮記》篇名。少室,山名。又副貳也。《前漢·賈誼傳》於是爲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
【呵】1. 怒责:~责。~斥(亦作“呵叱”)。~禁。 2. 吁气:~冻(哈气使暧)。一气~成。 3. 象声词,形容笑:~~。 4. 叹词,表示惊讶:~,真不得了! | ◎ 同“啊”。 | ◎ 〔~叻〕地名,在泰国。 典
【呵】《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虎何切,音。《玉篇》責也,與訶同。《廣韻》怒也。《周禮·地官·比長註》鄕中無授,出鄕無節,過所則呵問,繫之圜土,考辟之也。《史記·李廣傳》霸陵尉醉呵止廣。又通作苛。《前漢·王莽傳》掖門僕射苛問。又《集韻》博雅云:呵呵,笑也。一曰氣出,亦作。又《韻會》慢應聲,通作阿。又《韻會》寒歌切,音河。《類篇》譙問也。通作何。《史記·衞綰傳》景帝立,歲餘不譙呵綰。《註》索隱曰:譙呵音誰何,猶借訪。一曰譙呵者,責讓也。又《集韻》許箇切,音。噓氣也。一曰責也。
【是】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 2. 表示存在:满身~汗。 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太长了。 4. 表示适合:来的~时候。 5. 表示任何:凡~。~活儿他都肯干。 6. 用于问句:他~走了吗? 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冷。 8. 对,合理,与“非”相对:~非。他说的~。实事求~。 9. 认为对:~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 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我就去。 11.
【是】〔古文〕《唐韻》承紙切《集韻》《韻會》上紙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又《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又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又《韻補》叶市之切。
【端的】◎端的duāndì(1)[really]∶果真;确实;果然(2)[afterall]∶究竟端的方管营、差拨两位用心。——《水浒传》(3)又他端的从哪儿来?(4)[theinsandouts]∶底细;缘由;详情我一问起,方知端的(5)——“端的”多见于早期白话
【端的】1.真的;确实。宋晏殊《凤衔杯》词:“端的自家心下、眼中人,到处里,觉尖新。”元杨樵云《满庭芳·影》词:“溪桥断,梅花晴雪,端的白三分。”《水浒传》第二三回:“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2.到底;究竟。《西游记》第七四回:“端的是什么妖精,他敢这般短路。”3.始末;底细。宋柳永《征部乐》词:“凭谁去花衢觅,细説此中端的。”《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夫人到京便知端的,休得忧虑。”4.凭准。宋晏几道《六幺令》词:“还是南云少,锦字无端的。”
【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晋陶潜《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唐裴铏《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曹州孟海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宋陆游《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明袁宏道《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杨朔《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