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曲 / 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

端详这文册——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

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zhè|zhèi cè wén duān xiáng

端详这文册释义

【这】1. 代词,此,指较近的时间、地点或事物,与“那”相对:~里。~些。~个。~样。  2. 这时候,指说话的同时:他~就来。 | ◎ “这(zhè)一”二字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个。~点儿。~些年。

【这】《廣韻》魚變切《集韻》牛堰切,音彥。《玉篇》迎也。《正字通》周禮有掌訝,主迎。訝古作這。毛晃曰:凡稱此箇爲者箇,俗多攺用這字。這乃迎也。

【册】1. 古代称编串好的竹简,现在指装潢好的纸本子:纪念~。花名~。画~。  2. 量词,指书籍:一~书。  3. 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神仙的文书或封爵的诏书:~文(文体名,为册命、册书等诰命文字的一种。简称“册”)。~命。~封。 典

【文】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  2. 刺画花纹:~身。  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  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  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  9. 温和:~火。~静。~雅。

【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分切,音紋。《說文》錯畫也。《玉篇》文章也。《釋名》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合集衆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易·繫辭》物相雜,故曰文。《周禮·天官·典絲》供其絲纊組文之物。《註》畫繪之事,靑與赤謂之文。《禮·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又《尚書序》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疏》文,文字也。《說文》序》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古今通論》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又《易·乾卦文言疏》文謂文飾。又《易·坤卦

【端详】◎端详duānxiang(1)[details]∶详情;问题的始末细说端详(2)[dignifiedandserene]∶端庄安详举止端详◎端详duānxiáng[looksb.upanddown]仔细地看端详了半天,也没认出是谁

【端详】1.公正全面;仔细慎重。晋潘岳《杨荆州诔》:“庶狱明慎,刑辟端详。”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大纲来阴阳偏有準,择日要端详。”2.端庄安详。《北史·寇儁传》:“儁身长八尺,鬚鬢皓然,容止端详,音韵清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大人家举止端详,全没那半点儿轻狂。”3.细看;打量。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端详可憎,好煞人也无乾浄。”《元本高明《琵琶记·伯喈五娘相会》》:“细端详,这是谁笔仗,覷着他教我心儿好感伤。”《红楼梦》第四一回:“一面説,一面细细端详了半日。”4.始末;底细。元宫

端详这文册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