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fán hàn duàn xiāo xī
【蕃】1. 茂盛:~茂。~昌。~芜。 2. 繁多:~衍(同“繁衍”)。
【蕃】《唐韻》附袁切,音煩。《說文》草茂也。《詩·唐風》椒聊之實,蕃衍盈升。《書·洪範》庶草蕃廡。《傳》蕃,滋也。又《周語》民之蕃庶,于是乎生。《註》蕃,息也。又草名。《山海經》隂山,其草多茆蕃。又鳥名。《山海經》光山,其鳥多蕃,或云卽鴞。又方煩切,音樊。義同。又與藩通。《詩·大雅》四國于蕃。又《周禮·地官·大司徒》九曰蕃樂。《註》閉藏樂器而不作也。又《韻補》方愔切,音汾。柳宗元文:我姓蟬嫣,由古而蕃。聯事尚書,十有八人。又《集韻》蒲麋切,音皮。地名。《前漢·地理志》魯國蕃。《註》邾國也。又《後漢·黨錮傳》蕃嚮
【汉】1. 天河:银~。云~。气冲霄~。 2. 成年男人:~子。老~。 3. 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族。~人(a.汉族人;b.指汉代的人)。 4. 中国朝代名:~代。~隶(a.汉代的隶书。b.具有东汉碑刻风格的隶书)。
【汉】〔古文〕《唐韻》呼旰切《集韻》虛旰切《韻會》《正韻》虛汗切,音熯。水名。《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爲漢。又天河也。《爾雅·釋天》箕斗之閒,漢津也。《史記·天官書》漢者,亦金之散氣。《揚泉·物理論》漢,水之精也。《詩·大雅》倬彼雲漢。又漢中,郡名,秦惠王置。《廣輿記》今爲漢中府。又漢口,地名。《廣輿記》漢陽府,本春秋鄖國地,漢屬江夏,唐曰沔州,亦曰漢陽。又州名,屬成都府。《韻會》漢屬廣漢郡,唐置州。又半漢,形容之辭。《張衡·南都賦》天馬半漢。又《輟耕錄》今人謂賤丈夫爲漢子。又高麗方言謂白曰漢。見《孫穆·雞林
【断】1.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裂。~层。~面。截~。~肠。~魂。~线风筝。 2. 不继续,禁绝:~粮。~水。~炊。~奶。~档。~流。~种(zhóng )。~交。~片。~续。~子绝孙。 3. 判定,决定:判~。诊~。~狱(审理和判决罪案)。 4. 一定,绝对:~乎不可。~然施行。
【断】《玉篇》同斷。俗字。(斷)〔古文〕《唐韻》《正韻》都管切《集韻》《韻會》覩緩切,音短。《說文》作。截也。《書·盤庚》乃斷棄汝。《傳》斷,絕也。《詩·商頌》是斷是遷。《疏》於是斬斷之。又《廣韻》《正韻》徒管切《集韻》《韻會》杜管切,音。絕也。《羣經音義》旣絕曰斷。《釋名》斷,段也。分爲異段也。《易·繫辭》其利斷金。《疏》其纖利能斷截於金。又《集韻》徒玩切《正韻》杜玩切,音段。義同。又《廣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音鍛。決也。《易·繫辭》以斷天下之疑。《疏》決斷天下之疑。又《書·秦誓》斷斷猗無
【消息】息xiāoxi(1)[news;information]∶情况报道消息灵通人士(2)[tidings;news]∶音信杳无消息典
【消息】消长,增减;盛衰。《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高亨注:“消息犹消长也。”宋王禹偁《次韵和仲咸对雪吟三十韵》:“升降常自得,消息一何佳。”清顾炎武《答人书》:“十年以来,穷通消息之运如此,又何以为故人谋哉!”2.偏指增补。宋范仲淹《与朱氏书》:“里面有不是处,便与改正,空缺处,更消息。”3.变化。汉孔融《肉刑议》:“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刑,投之以残弃,非所以与时消息也。”晋张天锡《遗郭瑀书》:“心与至境冥符,志与四时消息。”《隋书·礼仪志四》:
这首诗创作精妙,字句择取极具才情。"蕃汉"二字形象地揭示了作者希望远离战乱、回归故园的渴望;"消息"一词则突出了作者对久别的亲人、朋友的忧心忡忡。整首诗如一幅宏伟的画卷,使人情感激荡。
“蕃汉断消息”这句诗十分简练,用字短小精悍,直击人心。从韵律上看,采用了押韵的手法,将“蕃”和“汉”两个字相对应,使整句诗的音调显得平衡。用词上,“蕃”和“汉”两个词分别代表了异域和自己,形象地传达了消息断绝的情景。意境上,以“蕃”和“汉”两个指代,折射出了古代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隔膜和沟通困难。整体而言,这句诗简洁而有力,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诗意悠长的印象。
这首诗节奏流畅,用词质朴明快,通过蕃汉断了的消息点出了当时社会交流不畅的现象。作者有意把目光投向这些消息之外的人情世故,体现了他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注与同情。
同时诗人以形象的文字,描绘了四野草木凋敝、烽火战乱的景象。情景交织,凭空生情,使人仿佛可以亲身感受到蕃汉人民的痛苦和绝望。
此诗铺陈宏阔,行文遒劲有力。以"蕃汉"两个民族对立,以及"消息"一词的断裂,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
诗中“蕃汉断消息”四个字凝练而饱含哀愁,凸显了蕃汉之间信息传递的艰辛与窘迫。诗人巧妙地运用旁征博引,以点带面,使得这一简单而朴素的题材,蕴含了更加深层的意义。
此诗语言平淡而意境远大,凭借图片化的描写手法,将蕃汉两族的战乱将逐一呈现在读者眼前。诗人借用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凄凉的景色为背景,深刻地表达了自身对乡土的眷恋之情。
这句诗可以说是充斥着多重含义。一方面,它描述了蕃汉两族之间断绝消息的情景,使人好奇他们的故事发生了什么。另一方面,也可以引申为现代社交媒体时代中信息传递不畅的情况。所以这句诗既有古代的情景描写,又与现实社会紧密相关,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