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诗 / 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

古砚微凹聚墨多——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

韵脚:下平七歌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3 yàn 1 āo|wā jù mò duō

古砚微凹聚墨多释义

【古】1.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代。~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典。~风。~训。~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  2. 古体诗的简称:五~(五言古诗)。七~(七言古诗)。  3. 姓。

【古】〔古文〕《唐韻》《集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鼓。《爾雅·釋詁》古,故也。《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詩·邶風》逝不古處。《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註》先古,謂先祖也。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終古,猶言常也。又賁古,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又姓。《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

【砚】1. 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数用石做成:~台。笔~。  2. 旧指同学关系(因同学共笔砚):同~。~友。 典

【砚】《唐韻》吾甸切《集韻》《韻會》《正韻》倪甸切,音。《釋名》硯,硏也,硏墨使和濡也。《說文》石滑也。《長箋》滑訓利,利猶厲也,與硏摩同義。《文房四譜》黃帝得玉一紐,治爲墨篆,曰帝鴻氏之硯。《周武王·硯銘》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讒言無得汙白。又姓。《元文類》國子監司業硯彌堅。又《字彙補》古典切,音蹇。濡石也。 《正字通》說文硏硯音義俱分,今俗合爲一。ZDIC.NET汉典

【微】1. 小,细小:细~。轻~。~小。~型。~观。~雕。~积分。~电脑。~量元素。谨小慎~。~乎其~。  2. 少;稍:稍~。~笑。~调(tiáo )。  3. 衰落;低下:卑~。~贱。  4. 精深;精妙:~妙。精~。~言大义。  5. 隐约;不明:~茫。~词(隐晦的批评)。  6. 隐匿:“白公奔山而缢,其徒~亡”。  7. 暗中察访:~行。  8. 无,非:“~斯人,吾谁与归”。  9.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百万分之一:~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百万分之一)。

【微】《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非切,音薇。《爾雅·釋詁》幽微也。《易·繫辭》知微知彰。《書·大禹謨》道心惟微。又《廣韻》微,妙也。《禮·禮運》德產之致也精微。又《說文》隱行也。《史記·秦始皇紀》微行咸陽。又《廣韻》細也。《孟子》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又《玉篇》不明也。《詩·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又《韻會》衰也。《詩·小雅》式微式微。《箋》微乎微者也。《史記·杞世家》杞小微。又《韻會》賤也。《尚書序》虞舜側微。又《爾雅·釋詁》匿微也。《註》微謂逃藏也。《左傳·哀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註》

【凹】◎ 周围高,中间低,与“凸”相对:~凸不平。~透镜。~版印刷(印刷术之一,与“凸版印刷”相反)。 | ◎ 同“洼”(用于地名):核桃~(在中国山西省)。

【凹】《唐韻》烏洽切《集韻》《韻會》乙洽切,音浥。低下也。《東方朔·神異經》大荒石湖,千里無凸凹,平滿無高下。《江淹·靑苔賦》悲凹險兮,惟流水而馳騖。《楊愼·丹鉛錄》土窪曰凹,土高曰凸。古象形字。又《集韻》於交切,音。窊也。

【聚】◎ 会合,集合:~合。~会。~积。~集。~谈。~拢。~齐。~餐。欢~一堂。物以类~。凝~。~沙成塔。 典

【聚】《唐韻》《正韻》慈庾切《集韻》《韻會》在庾切,徐上聲。《說文》會也。《易·乾卦》君子學以聚之。《禮·檀弓》聚國族於斯。《前漢·高帝紀》五星聚于東井。《管子·君臣篇》是以明君順人心,安情性而發於衆心之所聚。《註》聚謂所同歸凑也。又《玉篇》斂也。《禮·樂記》君子聽竽笙簫管之聲,則思畜聚之臣。《周禮·地官·稍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疏》聚是縣四百里,都五百里中畜聚之物。又居也,邑落也。《史記·五帝紀》一年而所居成聚。《註》聚謂村落也。又《秦本紀》幷諸小鄕聚,集爲大縣。《註》萬二千五百家爲鄕聚。《前漢·平帝紀》鄕

【墨】1. 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一锭~。~汁。~盒。~迹。~宝(珍贵的字画。亦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画的画)。  2. 写字画画用的各色颜料:~水。油~。粉~登场。  3. 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黑。~面(a.黑的脸色;b.指墨刑)。~镜。~绿。~菊。~晶(黑色的水晶)。  4. 贪污:贪~。~吏。  5. 古代一种刑罚,在脸上刺字并涂墨(亦称“黥”):~刑。  6. 姓。  7. 古同“默”,缄默。

【墨】《唐韻》莫北切《集韻》《韻會》《正韻》密北切,音默。《說文》書墨也。《西京雜記》漢尚書令,僕承郞,月給隃糜墨。魏晉閒以黍燒烟,和松煤爲之。唐初高麗歲貢松烟墨。宋熙寧閒,張遇供御墨,始用油烟入麝,謂之龍劑。《李堅墨評》古有李廷珪墨爲第一,張遇墨次之,兗州朗墨又次之。又《禮·玉藻》卜人定龜,史定墨。《註》凡卜,必以墨畫龜,乃鑽之,觀所坼以占吉凶。又度名。《小爾雅》五尺爲墨,倍墨爲丈。《周語》不過墨丈尋常之閒。又五之一,鑿其額,涅以墨書。《書·伊訓》臣下不匡其墨。又哀容。《孟子》歠粥面深墨。又氣色下也。《左傳·

【多】1. 数量大,与“少”、“寡”相对:人~。~年。~姿。~层次。~角度。~难(nàn )兴(xīng )邦。~~益善。~行不义必自毙。  2. 数目在二以上:~年生草。~项式。~义词。~元论。  3. 有余,比一定的数目大:~余。一年~。  4. 过分,不必要的:~嘴。~心。~此一举。  5. 相差的程度大:好得~。  6. 表示惊异、赞叹:~好。  7. 表示某种程度:有~大劲儿使~大劲儿。  8. 表疑问:有~大呢?~会儿?  9. 姓。

【多】〔古文〕《廣韻》《正韻》得何切《集韻》《韻會》當何切,朵平聲。《爾雅·釋詁》衆也。《詩·小雅》謀夫孔多。《增韻》不少也。《易·謙卦象傳》君子以裒多益寡。《禮·表記》取數多者,仁也。又勝也。《禮·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註》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史記·高帝紀》臣之業所就,孰與仲多。又刻求也。《左傳·僖七年》後之人將求多于汝,汝必不免。又稱美也。《前漢·袁盎傳》諸公聞之皆多盎。《後漢·馮異傳》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帝以此多之。又戰功曰多,見《周禮·夏官·司勲》。又荒俗呼

古砚微凹聚墨多用户点评
tx
奇幻的梦境

顺便感叹一下:怎么没有糊了我的毛纸,砚台微凹聚的墨啊,好多成功者啊!所以,如果你是凹凹墨墨的一枚,就赶快去谈投资吧!墨墨迹迹的的人比较容易 成功哦!

2025-04-03 16:50:46
tx
钟山臭豆腐爱好者

古砚,是书者必备之器。所谓“微凹”者,正是指其表面略有凹陷之状。凹而不平,于墨迹贮藏而言,可谓是精妙之处。聚墨多,则表明墨水被砚石吸附之力度强劲,显然砚石佳人之色。用此句形容古砚,恰如古人尝墨时用意味深长的笑语。

2025-04-03 16:28:56
tx
silentWillow5

啊啊啊,我看到这句诗就有一种小鹿乱撞的感觉!古砚那个微凹简直就是那个吸湿力气缸啊!墨汁就像是无辜的鱼儿被迅速吸引,然后整个笔尖都染上了!这不就是我们追番的时候的画面吗,一开始只是无辜地点进去看一集,结果一不小心就被剧情吸走了,变成了真·剧荒之人!我的砚台真是厉害啊,把近现代的毛的御用书法家都吸引住了!

2025-04-03 15:32:14
tx
lonelySoul123

古砚微凹聚墨多,此句诗用简练而意味深远之笔,颇为取巧。命题者以“古砚”为主题,通过微凹和聚墨的描绘,不仅清晰地展现了砚石的形状特征,更强调了其传承的文化价值,使诗句表达鲜明而富有内涵。

2025-04-03 15:24:28
tx
风华绝代

以“古砚微凹聚墨多”一句,现实中的古砚,以其高洁质朴的姿态,象征着传统文化的延续,成为举世闻名的文化瑰宝。此句以简练的字眼,描绘出古砚内外之美,寄托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这句诗还向人们传达了对古代文化的传承的思考,激起人们对于古代文化的向往之情。

2025-04-03 15:23:07
tx
BlueberryMuffin

这句诗令我浮想联翩,让我想象到一个画面:一位古人端坐于琉璃瓦屋中,手握古砚微凹,墨汁如泉水般源源不断地涌出来。砚台微凹,聚墨多,让我联想到这位古代墨客真是墨水的发烧友!

2025-04-03 15:12:06
tx
DreamyWhispers

毕竟生活就是集墨多的阶段啊,等着墨水干的阶段!墨多的时候肯定比墨少的时候打字速度快的多,人生就是这样啊,越拼越有墨!踩着鲜花的墨迹,走过红毯发财啊! 砚台微凹聚墨多 选用这句诗是想让人们明白,无论什么时候,砚台都是有忍耐力的

2025-04-03 14:41:38
tx
velvetEyes47

哇哦!古砚那个微凹得我心动啊!就像那些小猫猫经常搞出来的小动作一样可爱~它就像是一张网,把墨汁都聚在一起,集中又不溢出。就好比是我每天在B站上追剧的时候,被剧情聚得心神都不散,完全沉浸在那个世界里!幽默搞笑的风格总能把人吸引住,就像这句诗,简短却别具一格,让人一眼就能记住!

2025-04-03 14:34:35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