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平十七眞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jūn 4 wǒ qín xiāo xiāng
【君】1.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 2. 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 3. 对对方的尊称:张~。诸~。 典
【君】〔古文〕《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又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又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又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又子孫稱先
【向】1. 对着,朝着,与“背”相对:~背(bèi )。~北。 2. 目标,意志所趋:志~。方~。 3. 偏袒,袒护:偏~。 4. 近,临:~晚。秋天漠漠~昏黑。 5. 从前:~日。~者。 6. 从开始到现在:~例。一~。 7. 姓。
【我】◎ 自称,自己,亦指自己一方:~们。~见(我自己的看法)。~辈。~侪(我们)。自~。~盈彼竭。
【我】〔古文〕《唐韻》五可切《集韻》《韻會》語可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又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又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又《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又《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又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秦】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朝(zhāo )~暮楚。~晋之好。~楼楚馆(旧时指妓院)。 2. 中国朝代名:~代。~镜高悬(喻法官判案的公正严明。亦称“明镜高悬”)。 3. 中国陕西省的别称。
【秦】〔古文〕《唐韻》《廣韻》匠隣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慈隣切,音螓。國名。《說文》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詩·秦風·車鄰註》秦,隴西谷名。在雍州鳥鼠山之東北。《疏》今秦亭,秦谷也。《韻會》春秋秦國,漢置天水郡,後魏改秦州。《釋名》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潤也。又三秦。《史記·項羽紀》三分關中,王秦降將,章邯雍王,司馬欣塞王,董翳翟王,爲三秦。又大秦國。《後漢·西域傳》大秦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其人民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又姓。秦自顓頊後,子嬰旣滅,支庶以爲秦氏。又《說文》一曰秦,禾名。又叶
【潇湘】1.指湘江。因湘江水清深故名。《山海经·中山经》:“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瀟湘之渊。”《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洞庭张乐池,瀟湘帝子游。”李善注引王逸曰:“娥皇女英随舜不返,死於湘水。”唐李白《远别离》诗:“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瀟湘之浦。”王琦注引《湘中记》:“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鲜明。”元耶律楚材《用薛正之韵》:“凤池分付夔龙去,万顷瀟湘属湛然。”明徐祯卿《古意》诗:“帝子葬何处,瀟湘云正深。”2.湘江与潇水的并称。多借指今湖南地区。唐杜甫《去蜀
夸张的对比描绘了君子和居士的迥异境遇。潇湘之地,有美丽的山水和灿烂的文化,顿令人向往;而秦地则象征着严酷的战争与荒寂。
“君向潇湘我向秦”,这句诗绝对是古人单身狗的写照!君向潇湘,抓住美丽的机会,我向秦,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单身狗们,看到了没有?这就是你们的写照呐!
这首诗用词简洁,但意境深远。君向潇湘我向秦,就好像PS4和iPhone,我和电脑,你和手机,没法一起离开。君向潇湘,短短五个字就把君主坚定追求美景的决心表达得淋漓尽致。真不愧是古代网红!
这句诗的作者真是个有趣的家伙啊!君向潇湘我向秦,一看就知道他是个乡下人。
这句诗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想必很多小伙伴都在课本上见过这句诗,但是给你点个赞的同时,我还是要吐槽一下君向潇湘我向秦这个表白方式。君想要过潇湘的生活,哥们儿你是抖音的编舞老师还是要去写实体排行榜啊?我向秦,听着就很帅,但是问题是你在秦呆着你约的上君吗?这一下子就理解成了告别时赠与对方生活风貌的诗了。
君向潇湘我向秦,这句话其实也挺能戳到痛点的。小编我向往潇湘思美景,可现实是秦川周围全是楼盘,连个青山都没有!再看看君美得一塌糊涂,大概是去了潇湘吧,而我只能躲在舍友的被窝里度过冷冽的秦川夜晚。君你辜负了我的期待!
读来如诗如画,令人对人生的起伏与选择产生思考;同时也引人深思,人们在人生的选择上或许并非完全取决于个人意愿,而是被命运所驱使。
不过话说回来,我也不能苛责杜牧。人家只不过是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下吟唱自己的不满而已。比起咱们现代人,那时的交流渠道简直堪比飞毛腿,现在的唐代青年已经进化成叮当猫了,微信、抖音、快手样样都有,一条朋友圈的事小问题全解决。所以说,这句诗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产物还是值得一曝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