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十姥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hù jīng zhé léi dòng fēng xíng
【户】1. 一扇门,门:门~。窗~。~枢不蠹。夜不闭~。 2. 人家:~口。~主。门~之见(亦指派别上的成见)。 3. 会计部门称账册上有业务关系的团体或个人:~头。开~。 4. 门第:门当~对。 5. 姓。
【户】〔古文〕《唐韻》《正韻》侯古切《集韻》《韻會》後五切,音祜。《說文》護也。《釋名》所以謹護閉塞也。《六書精薀》室之口也。凡室之口曰戶,堂之口曰門。內曰戶,外曰門。一扉曰戶,兩扉曰門。《易·節卦》不出戶庭。《詩·豳風》塞向墐戶。又民居曰編戶。《唐六典》戶部掌天下戶口。又止也。《左傳·宣十二年》屈蕩戶之。《註》止也。又《前漢·王嘉傳》坐戶殿門失闌免。《註》掌守殿門,止不當入者,而失闌入之。又《爾雅·釋地》觚竹北戶。《註》北戶,南方之國。《疏》卽日南郡也。師古曰:言其在日之南,所謂北戶以向日者。又《禮·月令》蟄
【惊蛰】īngzhé[theWakingofInsects]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5、6或7日
【惊蛰】四节气之一。在公历3月5,6或7日。此时气温上升,土地解冻,春雷始鸣,蛰伏过冬的动物惊起活动,故名。《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唐韦应物《田家》诗:“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宋苏辙《游景仁东园》诗:“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解放日报》1980.3.7:“农谚说:‘惊蛰麦直’,‘惊蛰,蛇虫百脚开食’,节气到了惊蛰,大地回暖,三麦拔节,毛桃爆芽,杂草返青,百虫苏醒开食,开始有雷声和蛙鸣。”2.指经过冬眠被春雷惊醒的虫豸。《文选·左思<魏都赋>》:“抑若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潜龙
【雷动风行】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易·复》“復其见天地之心乎”三国魏王弼注:“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2.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唐白居易《人之困穷由君之奢欲策》:“雷动风行,日引月长,上益其侈,下成其私,其费尽出於人,人实何堪其弊?”宋陆游《闻虏政衰乱扫荡有期喜成口号》之一:“天开地闢逢千载,雷动风行遍九州。”明宋濂《送安南使臣杜舜卿序》:“历数攸归,大统以正,德威所及,雷动风行,浩浩荡荡,覃及无际。”典
其中“雷动”二字,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雷声的威力,形容词“惊蛰”则将春天的蓬勃与突变紧紧联系起来,使人感受到自然界万物复苏的势头
惊蛰与户,两者相互衬托,生动形象。春雷作为春天即将到来的标志,可以唤起人们对自然变化的期待和愉悦。门户为人民安居乐业之所,与鸣雷形成鲜明对照,让人感受到既怀揣热情,又犹豫不决的内心矛盾,透出了人们对未来的困惑和期盼。
诗中以居民担惊受怕的形象,将春雷映照于都市生活之中,以视觉和听觉效果取得共鸣,增强了诗的感染力。形象鲜明,富有气势,令人深感庄重,有如置身于雷鸣电闪之中。
惊蛰户,用词准确地描绘了春雷的威力,意味着春天的到来和蛰伏的万物万物复苏。这句诗意境深远,与四季交替的自然景象巧妙结合,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雷动风行”,不仅是描述自然界的奇观,也是对人们心境的写照。大自然的力量与人之间的亲和共鸣,赋予了这句诗深刻的意义。
雷动风行惊蛰户,这句诗的韵律较为明快,音节的跳跃感使人感到一股冲击力
诗中运用了反复的“动”的字眼,使整句诗节奏鲜明且韵律感强烈,仿佛能听到雷声轰鸣和风声呼啸,令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力量。
这句“雷动风行惊蛰户”,贵在其形象生动之处,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之手。雷声大作,寓意威严畏惧;风势强劲,象征快速行进;惊蛰,意味春天到来;户,代指家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