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mǎ niú ér jīn jū
【马牛】牛。《书·费誓》:“无敢寇攘,踰垣墙,窃马牛。”唐韩愈《获麟解》:“然麟之为物,不畜於家,不恒有於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2.牛马。比喻迫于生活供人驱使从事艰苦劳动的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尊堂病废,不能理家人生产;弟坐食,一无所操作,贤夫妇何为作马牛哉!”蒋智由《有感》诗:“凄凉读尽支那史,几箇男儿非马牛!”
【而】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下。
【襟裾】1.衣的前襟或后襟。亦借指衣裳。宋欧阳修《答梅圣俞大雨见寄》诗:“岂知下土人,水潦没襟裾。”宋张九成《秋兴》诗:“清风拂襟裾,片月堕篱落。”清孙枝蔚《送王筑夫北行兼呈李屺瞻》诗:“诵诗感《无衣》,涕泪湿襟裾。”2.引申为胸前。清尤侗《游灵岩记》:“歷阶而望,则太湖也。山色有无,水光上下,渔舟一叶,落霞千点,气象茫茫,集於襟裾。”3.詈词。谓禽兽而穿着人的衣服。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争奈何人心不古,出落着马牛襟裾。”明袁宗道《读<孟子>》:“百
“马牛而襟裾”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赠池倡》中的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一片景象。“马牛”意味着一种和谐,有秩序的景象,形容诗中的人物和动物以及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之态;“襟裾”确切地描绘了诗中人物的形象和风貌。整句以简洁而形象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人物形象和环境的深入思考和洞察。此句所传达的和谐之美引人遐思,令人陶醉。
诗中的“马牛而襟裾”运用了倒装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鲜明度和冲击力,让人记忆深刻。
将意境与物象相结合,以最简练的表达语言,将整个场景恰当地揭示出来。与此同时,用“襟裾”描绘人物的形象,则具有更加具体的指向性,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借用一句流行语来结束:走出舒适圈,也不要懒得晒!马牛而襟裾,展现你最真实的态度!大放异彩就是你的!
这句诗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将马牛的奔跑与襟裾的摆动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有力的对比。
这句诗意境独特,画面感强烈。马牛傲然挺立,襟裾飞动,传达出一种自由与豪迈的气息。诗人不拘泥于琐碎的细节,却通过简洁的描写,直触读者心灵深处。
不信看看网络上那些小而美的网红,就是因为他们马牛而襟裾,虽然平凡但是凭借一己之力做出了不凡的成就。扔掉无谓的羡慕狗粮,别再活在自卑的圈子里了!你也可以马牛而襟裾,做个独立有主见的人!
“马牛而襟裾”这句诗节奏韵律独特,通过重复的三字叠加,呼应了马和牛的形象,使整句诗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