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平十二齊
平仄:仄 平 仄 平 平
拼音: shòu dí|dì|de bān nèn|nín gū xī
【受】1. 接纳别人给的东西:接~。感~。~精。~权。~托。~降。~益。~业(a.跟随老师学习;b.学生对老师自称)。~教。~领。~聘。~理。 2. 忍耐某种遭遇:忍~。~苦。~制。~窘。~累(受到劳累)。 3. 遭到:遭~。~害。~挫。~屈。~辱。~阻。 4. 适合,中:~吃。~看。~听。~使。
【受】〔古文〕《唐韻》殖酉切《集韻》《韻會》《正韻》是酉切,音壽。《說文》相付也。《玉篇》得也。《易·旣濟》實受其福。《詩·大雅》受天之祜。又承也。《李適之法觀禪師銘》孰承最上,密受居多。又盛也。《杜甫詩》野航恰受兩三人。又容納也。《論語》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可大受也。又《正字通》神呪切,收去聲。《詩·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叶下昊。昊,許切。○按受字《韻書》無去聲。又叶音暑。《張衡·誚靑衣賦》晏嬰潔志,不顧景女。乃雋不疑,奉霍不受。《韻會》毛氏曰:从从冖。俗或作,非。音胡到切,下从丈。zd
【的】◎ 真实,实在:~确。~当(dàng )。~情。~真。~证。 | ◎ 箭靶的中心:中(zhòng )~。有~放矢。众矢之~。目~(要达到的目标、境地)。 | 1. 用在词或词组后表明形容词性:美丽~。 2. 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唱歌~。 3. 表示所属的关系的词:他~衣服。 4. 助词,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常与“是”相应:这句话是很对~。 5. 副词尾,同“地2”。
【般】1. 样,种,类:这~。那~。百~。~配。暴风雨~的掌声。 2. 古同“班”,散布,分布。 3. 同“搬”。 汉
【般】〔古文〕《唐韻》北潘切《集韻》《韻會》《正韻》逋潘切,音。《說文》辟也。象舟之旋,从舟从殳。殳,所以旋也。又《廣韻》般運。《集韻》移也。又《集韻》數別之名。又《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正韻》逋還切。與班同。《爾雅·釋言》般,還也。《疏》般,還反也。《前漢·趙充國傳》明主般師罷兵。《註》鄧展曰:般,音班。班,還也。又《賈誼傳》般紛紛其離此鄕兮。《註》般,音班。般,反也。又分也,賜也。《揚子·太經》建侯開國,渙爵般秩。又布也。《前漢·郊祀歌》先以雨般裔裔。《註》般與班同。布也。又人名。《前漢·古今人表》
【恁】1. 那么,那样,如此,这样:~大。~高。 2. 那:~时节。 3. 怎么:“却~地教甚么人在间壁吱吱地哭,搅俺兄弟们吃酒?” 4. 恩,念:“宜亦勤~旅力,以充厥道”。 | ◎ 古同“您”。 典
【恁】《唐韻》如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甚切,音飪。《說文》下齎也。从心任聲。《徐鍇曰》心所齎下也,俗言如此也。又思也,念也。《班固·典引》勤恁旅力。又《集韻》如鴆切,音任。義同。又《廣韻》《集韻》《類篇》如林切,音壬。《博雅》思也。又《集韻》尼心切,音紝。義同。又弱也,信也。
【孤】1. 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儿。遗~。托~。~寡鳏独(孤儿,寡妇,无妻或丧妻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 2. 单独:~单。~独。~立。~僻。~傲。~茕(单独无依然)。~介。~身。~危。~芳自赏。~苦伶仃。~掌难鸣。~云野鹤(喻闲逸逍遥的人)。 3. 古代帝王的自称:~家。~王。 4. 古同“辜”,辜负。
【孤】《唐韻》古乎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音姑。《說文》無父也。《釋名》孤,顧也,顧望無所瞻見也。《禮·曲禮》君子已孤不更名。又窮民之一曰孤。《禮·月令》養幼少,存諸孤。又王侯謙稱。《禮·玉藻》凡自稱小國之君曰孤。《曲禮》諸侯與民言,自稱曰寡人。其在凶服,曰適子孤。又官名,三公之次也。《書·周官》立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貳公弘化。《註》三孤,雖三公之副貳,非其官屬,故曰孤。又凡孑處亦曰孤。《禮·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又《玉篇》特也。《書·禹貢》嶧陽孤桐。《註》特生之桐也。又《集韻》負也。
【西】1.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 2.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 3. 姓。
【西】〔古文〕《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音粞。《類篇》金方也。《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象形也。《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又地名。《晉書·地理志》西郡。《韻會》唐置西州。又姓。《通志·氏族略》西氏。《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又《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又《篇海》蘇前切,音先。《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