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曲 / 杂剧·杜牧之诗酒扬州梦

怕惊回两行、两行红袖——杂剧·杜牧之诗酒扬州梦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4 huí jīng hóng xiù liǎng xíng

怕惊回两行、两行红袖释义

【怕】1. 恐惧:~人。~死。害~。惧~。可~。  2. 或许,表示疑虑或猜想:恐~他别有用意。~是。

【怕】《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普駕切,音帕。《集韻》懼也。或作。《韓愈·二鳥詩》鬼神怕嘲詠。又姓。唐有怕善,宋有怕籛。又《廣韻》普伯切《集韻》《類篇》匹陌切,音柏。《說文》無爲也。又《集韻》白各切《正韻》弼各切,與泊通。《集韻》憺怕,靜也。《老子·道德經》我獨泊兮其未兆。或作怕。

【回】1. 还,走向原来的地方:~家。  2. 掉转:~首(回头看)。~顾。~眸。~暧。妙手~春。  3. 曲折,环绕,旋转:~旋。~肠。~廊(曲折回环的走廊)。  4. 答复,答报:~信。~话。~绝。  5. 量词,指事件的次数:两~事。  6. 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且听下~分解。  7.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族。~教(中国称伊斯兰教)。  8. 姓。

【回】《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隈切,音洄。《說文》从囗,中象回轉之形。《徐鍇曰》渾天之氣,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隂陽五行,回轉其中也。又《說文》邪也,曲也。《詩·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禮·禮器》禮飾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又《正韻》返也。《後漢·蔡邕傳》回途要至,俯仰取容。又《廣韻》違也。《詩·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回。《註》回猶違也,言不違命也。又《詩·大雅》昭回于天。《註》昭,明。回,旋也。又屈也。《後漢·盧植傳》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議不回。又徘回。《說文》徘徊本作裵回。

【惊】1. 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车。~群。马~车败。  2. 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恐。~骇。~愕。~惶。~诧。~遽。~厥。~悟。~心动魄。~惶失措。~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  3. 震动:~动。~扰。~堂木。打草~蛇。  4. 出人意料的:~喜。

【惊】《集韻》呂張切,音良。悲也。又《集韻》力讓切,音諒。義同。或作悢。(驚)《唐韻》《集韻》舉卿切《正韻》居卿切,音京。《說文》馬駭也。《玉篇》駭也。《易·震卦》震驚百里。《詩·大雅》震驚徐方。《老子·道德經》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驚。又叶居陽切,音姜。《張籍·祭韓愈詩》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釣車擲長綫,有獲齊驩驚。

【红袖】的红色衣袖。南朝齐王俭《白紵辞》之二:“情发金石媚笙簧,罗袿徐转红袖扬。”唐杜牧《书情》诗:“摘莲红袖湿,窥渌翠蛾频。”后蜀欧阳炯《南乡子》词:“红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风相对语。”2.指美女。唐元稹《遭风》诗:“唤上驛亭还酩酊,两行红袖拂尊罍。”元关汉卿《金线池》楔子:“华省芳筵不待终,忙携红袖去匆匆。”清孙枝蔚《记梦》诗:“头上黄金双得胜,眼前红袖百慇懃。”鲁迅《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

【两行】谓不执着于是非的争论而保持事理的自然均衡为“两行”。《庄子·齐物论》:“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郭象注:“任天下之是非。”2.两者一起通行、流行。《毛诗·周南关雎诂训传》唐陆德明题注:“故训旧本多作故,今或作詁……案:詁、故皆是古义,所以两行。”3.两者一起施行、实行。《新唐书·吕諲传》:“始在河西,悉知诸将能否,及为尹,奏取材者数十人总牙兵,故威惠两行。”

怕惊回两行、两行红袖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