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词 / 满庭芳(用前韵并寄)

平芜尽处——满庭芳(用前韵并寄)

平仄:平 平 仄 仄

拼音: píng wú jìn|jǐn chǔ|chù

平芜尽处释义

【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南朝梁江淹《去故乡赋》:“穷阴匝海,平芜带天。”唐李山甫《刘员外寄移菊》诗:“秋来缘树復缘墙,怕共平芜一例荒。”明许承钦《过李家口》诗:“枣香来野径,麦秀满平芜。”清龚自珍《最录中论》:“平芜生之,灌木丛之,剔而薙之,乃覿瑶草。”郭沫若《蜀道奇》诗:“海水倾泄出平芜,土壤膏腴成天府。”

【尽】1. 完毕:用~。说不~。取之不~。  2. 达到极端:~头。山穷水~。~情。自~(自杀)。  3.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心。~力。~瘁。~职。~忠。~责。人~其才。物~其用。  4. 都,全:~然。~是白的。~收眼底。~释前嫌。 | 1. 极,最:~底下。  2.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量(liàng )。~管。

【尽】《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又《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又姓。見《萬姓統譜》。又《

【处】1. 居住:穴居野~。  2.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4. 决定,决断:~理。  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6. 止,隐退:~暑。 | 1. 地方:~~。~所。  2. 点,部分:长(cháng )~。好~。  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网

【处】《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又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 《廣韻》留也,息也,定也。又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又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又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又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又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又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又《廣韻》讀去聲,昌據切。

平芜尽处用户点评
tx
GoldenButterfly

“平芜尽处”这四个字贯穿了整首诗的意境和主题。它营造了一种开阔的气息,而开阔则与自由、放飞的意味相连。这句诗开启了一个无垠的空间和想象,使我们超越了狭小的个体视野,引领我们向外延伸、向内透视,在浩瀚宇宙中寻求自我与存在的真谛。

2025-04-04 16:52:49
tx
天涯天空

这句诗“平芜尽处”,用俗语说就是真的是太chill了!超有深度,一下子就打动我内心深处了,对我这样的文艺青年来说,实在是太骚了!

2025-04-04 16:34:25
tx
BlueberryMuffin

平芜尽处这句诗真是抽象到不行,好像逻辑没走通,一会儿平静的,一会儿又尽头了,听得我云里雾里的,不过说真的,这种抽象的唯美感也是有一种酷炫的独特之处!

2025-04-04 16:32:44
tx
断肠剑客

OMG!这首诗《平芜尽处》太有深度了吧!首先,平芜的意思是指宁静平和,简直是人生的终极追求!尽处则是超哥对人生的理解,也是反应了现实中的一种无奈。整个诗歌给人的感觉很唯美,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恢弘和深远。

2025-04-04 16:28:38
tx
弃天阳光

平芜尽处,其实也代表了一个阶段的结束和新的开始啊!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不管经历过多少荒芜和坎坷,最后我们都会在尽处找到新的可能。所以,别怕困难,再痛苦也要坚持,因为下一个平芜尽处就是你的机会!加油!

2025-04-04 15:19:45
tx
寂寞孤独

这句诗中的“平芜尽处”不仅是形象描绘自然景色,更凝聚了诗人的个人感受。诗人以平芜尽处为景,将自己的视线远远延伸,意味着他的思路也超越了平凡的视野,达到了更广阔的范围。这种心境在古人的诗词中常常出现,把自然景色与个人心灵融为了一体。

2025-04-04 15:14:46
tx
lunarEclipse11

不过,要是能把这句诗用在某种创意搭配上就更完美了!比如说,放在一个超漂亮的风景照片上,或者一副独特的画作里,效果一定很炸!

2025-04-04 15:13:28
tx
海蓝妹子

平芜尽处,呈现的是一幅自然景色,字面上表达出平坦广阔的原野,一直延伸至目视尽处。平芜,代指广大辽阔;尽处,意味着极远的地方。此诗的点睛之处就在于“尽处”两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无边无际的赞叹之情。

2025-04-04 15:11:54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