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七尾
平仄:平 平 平
拼音: shā sān chóng
【杀】1. 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生。~敌。~鸡取卵。~一儆百。 2. 战斗,搏斗:~出重围。 3. 消减:~风景。 4. 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了眼睛。 5. 收束:~价。~尾。 6. 勒紧,扣紧:~车。 7. 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人。恨~。 典
【杀】〔古文〕《唐韻》所八切《集韻》《韻會》《正韻》山戛切,音煞。《說文》戮也。《周禮·春官》內史掌王之八柄之法,以詔王治。五曰殺。《疏》太宰有誅無殺。此有殺無誅者,誅與殺相因,見爲過不止,則殺之也。又《秋官》掌戮,掌斬殺賊諜而搏之。《註》斬以鈇鉞,殺以刀刃。又《爾雅·釋詁》殺,克也。《郭註》隱元年公羊傳曰:克之者何,殺之也。又獲也。《禮·王制》天子殺,則下大綏。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佐車。《註》殺,獲也。又同死。《孟子》凶年不能殺。又忘也。《莊子·大宗師》殺生者不死。《註》李軌云:殺,猶亡也。亡生者不
【三】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
【虫】1. 节肢动物的一类:昆~。益~。雕~小技(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2. 动物的通称:大~(老虎)。长~(蛇)。介~(有介壳的虫子)。
【虫】《唐韻》許偉切《集韻》詡鬼切,音卉。《廣韻》鱗介總名。《說文》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臥形,物之微細,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虫爲象。凡虫之屬皆从虫。《玉篇》古文虺字。註見三畫。《佩觿集》蛇虫之虫爲蟲豸,非是。○按《說文》《玉篇》《類篇》等書,虫蟲皆分作三部,虫吁鬼切,古切,蟲持中切,截然三音,義亦各別。《字彙》《正字通》合蟲二部倂入虫部,雖失古人分部之意,而披覽者易于查考,故姑仍其舊。若《六書正譌》以爲虫卽蟲省文,則大謬也。(蟲)《唐韻》直弓切《集韻》《韻會》《正韻》持中切,音种。《說文
不过,要是这诗是写给那个在夏天时总缠着你玩的三个蚊子,那绝对酷毙了!死三蚊子,必须听起来像个仪式!
杀三虫这句诗,形象生动,一见之下即可想象出虫子在杀灭之际的景象。作者借“杀虫”一词,把生命的毁灭和残酷之态形容地入木三分。品评这首诗如下:
诗中虽未指明是何种虫类,然幻想出三虫,读者无限遐想。三虫的存在,不禁让人产生问号,但此也是诗人巧妙之处。三虫或意指疾病、灾害、罪恶之人等等,稳定且微妙。既未将其点名,给人以自由的联想和想象,亦使本诗更富神秘感,意蕴深厚。
此诗行云流水,导人随之入画。日夕所见三虫之恶行,由此可知。杀虫一事,极富视觉冲击力,如雷霆万钧,让人一时丧气、绝望,感叹生命不再。
整首诗,浓缩而八面来风,便捷而诗意丰富。读罢良久,浑身仿佛沉溺在三虫的灭亡之境中,忧伤、无奈之情油然而生。此诗意境深远,含蓄而有力,在几字间触动人心,可谓妙不可言。
此首诗出乎意料之处亦在于,杀虫之义后半部分,却并未有将此虫灭至一尽之生硬,玉石俱焚之要义。而立意升华,将其沉淀在“虫爱灭还多”,化为一曲离骚,残念叠起。恰如人生,叵测难明之事,充满起伏和迷茫,无可言说。
最后,我要付诸实践,我现在就去杀掉这个房间里的三个虫子!不过这个虫子是蚂蚱,也叫“蛞蝓”,俗称“小鲤鱼跃龙门”!
此诗行文简约凝练,以“杀三虫”呈现。简而不简,虚实交融之间,颇有中国古代诗歌格律之韵味。且诗以寥寥数字,即能勾勒出三虫覆灭之景,令人叹绝艳之妙。意境深幽,使读者对于三虫的恶行能深感忧愁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