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小松

时人不识凌云木——小松

韵脚:入一屋

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mù rén shí shí|zhì bù|fǒu líng yún

时人不识凌云木释义

【木】1.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乔~。灌~。~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求鱼。  2. 木料、木制品:~材。~器。~刻。~匠。~已成舟。  3. 棺材:棺~。  4. 质朴:~讷(朴实迟钝)。  5. 呆笨:~鸡。  6. 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  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8. 姓。

【木】《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卜切,音沐。《說文》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徐鍇曰》屮者,木始申坼也,萬物皆始於微,故木从屮。《白虎通》木之爲言觸也。《玉篇》燧人氏鑽出火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易·說卦傳》爲木。《疏》木可以揉曲直,卽順之謂也。《禮·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疏》春則爲生,天之生育,盛德在於木位。又八音之一。《周禮·春官·太師》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註》木,柷敔也。又質樸。《論語》剛毅木訥近仁。又木彊,不和柔貌。《前漢·周勃傳》

【人】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人】〔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又姓。明人傑。又左人,聞人,俱複姓。又《韻補》叶如延

【时】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代。古~。  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 常常:~常。学而~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 某一时刻:按~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而。

【时】〔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又《韻會》辰也,十二時也。又《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又《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

【识】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 1. 记住:博闻强~。  2. 标志,记号。 方言集汇

【识】〔古文〕《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音式。《說文》常也。一曰知也。《長箋》訓常無意義。《玉篇》識,認也。《增韻》能別識也。又見識也。《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又草名。《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識,草也。又州名。《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又姓。見《姓纂》。又《廣韻》《集韻》《韻會》

【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凌云】◎凌云língyún[reachtheclouds;soartotheskies]高耸入云壮志凌云

【凌云】直上云霄。多形容志向崇高或意气高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説,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閒意。”唐裴夷直《寄婺州李给事》诗之一:“不知壮气今何似,犹得凌云贯日无?”宋苏轼《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二首》之一:“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水浒传》第三九回:“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李白紫衣纱帽,飘飘然有神仙凌云之态。”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淩雲:直上云霄。战国楚宋玉《小言赋》:“体轻蚊翼,形

时人不识凌云木用户点评
tx
夜空中的星星

所以,看不懂诗里的凌云木,就好比喜欢看烂片⚡️而无法欣赏高分神作。在我们的世界里,好像也有很多凌云木存在,只是我们没能发现而已。那些屌丝都在羡慕我们这些咸鱼,不识得我们的“凌云木”,实属可笑

2025-04-04 16:49:46
tx
衍lesss

时人不识凌云木,实非是贤者之言。凌云木表现了自然的美,一种超脱尘世的姿态。以充满诗意的文字形容凌云木的风采与神韵,正是诗人借此点评时人之沉闷与愚昧,希望时人能够开阔视野,以欣赏高尚之美,从而追求人文精神与自然之相融合。

2025-04-04 16:23:56
tx
卡辛0选客

时人不识凌云木之贤,实为可悲之事。凌云木秉持自己的独特,清雅脱俗,不随波逐流。优雅的木质纹理,以及精致的工艺,在其流露出的那份韵味中,已然显示出了它的独特之处。时人之无识凌云木,正是表明时人对美的追求狭隘之极,且与现实之浮躁不择而合。

2025-04-04 16:18:08
tx
melodiousVoice

哇哦,这句诗真是太酷了!时人不识凌云木,不论是哪个时代的人都懵懵懂懂啊!看上去也就只有仙人才会认识凌云木了!那就让我们拼命求仙,变成仙人,然后再回来看看凌云木吧!争取在朋友圈秀上一把凌云木的特写,让大家都沉醉在我们的高级仙人生活里!

2025-04-04 15:52:11
tx
SilverDreams

时人不识凌云木,这句诗运用了平仄交替的韵律,使得整句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感。凌云木形容了一种高耸入云的树木,令人联想到山林之间的壮美景象,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意境。然而,时人却无法领悟其中的美妙之处,这暗示着现实中人们对于美的鉴赏力的匮乏。这种酣畅淋漓的表达方式,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精神的贫困与文化的匮乏。

2025-04-04 15:07:04
tx
IndigoDream

诗中的凌云木具有高耸入云、引人入胜的形象,令人产生联想和遐想。但诗人把时人与凌云木对比,表达了他对于当下人们精神贫瘠和文化空虚的不满。这样寥寥数字之中蕴含的思想深度与洞见力,不得不让人惊叹于鲁迅先生的独特才华。

2025-04-04 14:46:15
tx
逍遥子

或许,我们可以把“凌云木”当成是现代的“黑科技”来理解

2025-04-04 14:42:35
tx
SunflowerSeed

但其实,我们也不能全部怪时人,“凌云木”这个词真是太不easy@因为咱们今天正好是研究凌云木的日本学生 ⏰正因为凌云木不常见,大家对它了解得并不多呀。就像我对我的高中同学一样,那时候只知道他们坐在我旁边打屁股,但至于他们的名字和背景,真是一概不晓得

2025-04-04 14:19:16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