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曲 / 【中吕】朱履曲

虽不至撏绵扯絮——【中吕】朱履曲

韵脚:去九御

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仄

拼音: xù mián chě suī bù zhì

虽不至撏绵扯絮释义

【絮】1. 棉花的纤维:棉~。被~。  2. 古代指丝的纤维,特指熟丝。  3. 像棉絮的东西:花~。芦~。柳~。  4. 在衣被等物里铺棉花、丝绵等:~被子。~棉袄。  5. 连续重复,惹人厌烦:~叨。~烦。~聒。~~叨叨。

【绵】1. 蚕丝结成的片或团,供絮衣被、装墨盒等用:丝~。~绸。~里藏针。  2. 像丝绵那样柔软或薄弱:~薄。~软。~力。  3. 像丝绵那样延续不断:~延。~联。~长。~亘。连~。  4. 性情温和:他平时挺~。

【绵】《玉篇》《廣韻》《集韻》同緜。

【扯】1. 拉:~住不放。牵~别人。  2. 撕破:把信~开。  3. 不拘形式不拘内容地谈:~谎。~闲篇。  4. 无原则地争论、纠缠、推诿:~皮。

【扯】《正字通》俗撦字。《正韻箋》扯,本作撦。

【虽】◎ 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然。~则。麻雀~小,五脏俱全。

【虽】〔古文〕《唐韻》息遺切《集韻》《韻會》宣隹切,音綏。《說文》似蜥蜴而大。从虫唯聲。又《玉篇》詞兩設也。《廣韻》助語也。《集韻》不定也。况辭也。《爾雅·釋訓》每有,雖也。《註》詩曰:每有良朋,辭之雖也。《禮·少儀》雖請退可也。《疏》雖,假令也。當此时假令請退則可也。又《玉篇》推也。又與唯通。《禮記·表記》唯天子受命於天。註:唯當爲雖。又《荀子·性恶篇》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楊僦註:唯,讀爲雖。漢典考證:〔《註》小雅棠棣曰,每有良朋〕 謹照原文小雅棠棣曰改詩曰

【不至】不到。《礼记·坊记》:“以此坊民,妇犹有不至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2.不必。汉桓宽《盐铁论·忧边》:“夫治乱之端,在於本末而已,不至劳其心而道可得也。”《汉书·儒林传·申公》:“为治者不至多言,顾力行如何耳。”3.不至于,表示不会出现某种结果。《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凤生终是留心,不至大醉。”茅盾《子夜》五:“兄弟本来以为周仲伟和陈君宜两位是买办出身,手面总不至十分小,所以存心拉拢。”典

虽不至撏绵扯絮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