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曲 / 【双调】水仙子_廉香林南园

习隐拖条藜杖裹枚巾——【双调】水仙子_廉香林南园

韵脚:上平十七眞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jīn xí tiáo|tiāo tuō guǒ yǐn|yìn méi lí zhàng

习隐拖条藜杖裹枚巾释义

【巾】◎ 擦东西或包裹、覆盖东西的用品,多用纺织品制成:手~。围~。领~。枕~。餐~。~帼(“帼”是古代妇女的头巾,指妇女,如“~~英雄”)。

【巾】《集韻》《韻會》《正韻》居銀切,音。《說文》佩巾也。《禮·內則》盥卒授巾。《註》巾以帨手。又《正韻》蒙首衣也。《玉篇》佩巾,本以拭物,後人著之於頭。《急就篇註》巾者,一幅之巾,所以裹頭也。《揚子·方言》覆結,謂之幘巾。《釋名》巾,謹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當自謹修於四敎也。又《正韻》羃也。《周語》靜其巾羃。《註》巾羃,所以覆尊彝。又被巾。《揚子·方言》帍裱謂之被巾。《註》婦人領巾也。又《類篇》衣也。《周禮·春官》巾車。《註》巾猶衣也。《疏》謂玉金象革衣飾其車,故訓巾猶衣也。又《正韻》帉也。《說文》楚謂大

【习】1.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练~。学~。实~。  2. 学:~文。~武。  3. 对某事熟悉:~见。~闻。~以为常。  4.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惯。积~。陈规陋~。  5. 相因:世代相~。~~相因。  6. 姓。

【习】《廣韻》似入切《集韻》《韻會》《正韻》席入切,音襲。《說文》數飛也。《禮·月令》鷹乃學習。又《易·坤卦》不習,无不利。《註》不假修爲,而功自成。《論語》學而時習之。《何晏註》學者以時湧習之。又《易·坎卦》習坎。《註》習謂便習之。《釋文》習,重也。又《書·大禹謨》士不習吉。《傳》習,因也。又《詩·邶風》習習谷風。《傳》習習,和舒貌。又姓。《廣韻》出襄陽。晉有習鑿齒。◎按說文習自爲部。今從正字通併入。字从羽从白。俗作習,非。漢典考證:〔《易·乾卦》不習,无不利。〕 謹照原書乾卦改坤卦。 考證:〔《易·乾卦》不

【条】1. 植物的细长枝:枝~。柳~儿。荆~。  2. 泛称条形的东西:~子。面~儿。便(biàn)~儿。金~。铁~。  3. 细长的形状:~形。~纹。~案。~几(jī)。~凳。~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身~。  4. 项目,分项目的:~例。~令。~文。~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  5. 层次,秩序:~理。~贯。有~不紊。  6. 量词。 | ◎ 挑取:“蚕月~叠”。 典

【条】《廣韻》徒聊切《集韻》《韻會》田聊切,音迢。或作樤。《說文》小枝也。《徐曰》自枝而出也。《詩·周南》伐其條枚。《傳》枝曰條,榦曰枚。又長也。《書·禹貢》厥木惟條。又木名。橘屬。《爾雅·釋木》柚條。《詩·秦風》有條有梅。《埤雅》柚似橙而大于橘。一名條。又條理也。《書·盤庚》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又條然,嘯貌。《詩·王風》中谷有蓷,條其歗矣。又條達也。《前漢·郊祀歌》聲氣遠條。又條鬯也。《前漢·律志》隂陽萬物,靡不條鬯該成。又敎條。《史記·酷吏傳》以興化條。又條奏。《前漢·元帝詔》條奏無有所諱。又條例。《晉書

【拖】1. 牵引,拉,拽:~车。~船。~累(lěi )。~儿带女。  2. 耷拉着:~着辫子。  3. 延长时间:~延。~欠。~债。

【裹】1. 包;缠绕:~脚。把这包糖~好。~足不前。  2. 夹带;夹杂:不该把次货~进去卖。好人坏人~在一起一时分不清。  3. 方言,吸(奶):小孩生下来就会~奶。奶头被这孩子~得生疼。 (典)

【裹】《唐韻》《韻會》古火切,音果。《玉篇》包也。《詩·大雅》乃裹糇糧。《莊子·大宗師》裹飯而往食之。又《宋玉·高唐賦》綠葉紫裹。《註》裹,猶房也。又《郭璞·江賦》濯穎散裹。《註》裹,謂草實也。又《說文》纏也。又《集韻》古臥切,音過。義同。又《韻會》指所包之物也。

【隐】1. 藏匿,不显露:~藏。~匿。~居。~士。~讳。  2. 伤痛:~恻。  3. 怜悯:恻~之心。 | ◎ 倚,靠:~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隐】〔古文〕《唐韻》《正韻》於謹切《集韻》《韻會》倚謹切,音櫽。《爾雅·釋詁》隱,微也。《註》微謂逃藏也。《易·乾卦》龍德而隱者也。又《禮·禮運》大道旣隱。《註》隱猶去也。又《說文》蔽也。《玉篇》匿也。《論語》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禮·檀弓》事親有隱而無犯。《魯語》五而已,無有隱者,隱乃諱也。又《廣韻》私也。《論語》吾無隱乎爾。《疏》孔子敎人無所隱惜。又《玉篇》不見也。《易·繫辭》巽稱而隱。《註》稱揚命令,而百姓不知其由。《史記·韓安國傳》壷遂之深中隱厚。又《禮·曲禮》不以隱疾。《註》隱疾,衣中之疾也。又《

【枚】1. 树干:伐其条~。  2. 古代行军时防止士卒喧哗的用具,状如箸,衔在口中:“又如赴敌之兵,衔~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3. 马鞭:以~数(shù)阖(用马鞭指点着数门扇)。  4. 量词,相当于“个”,多用于形体小的东西:一~别针。不胜~举(一个一个地举不完)。  5. 姓。 典

【枚】《廣韻》莫杯切《集韻》《韻會》《正韻》謨杯切,音梅。《說文》幹也,可爲杖。从木从攴。《詩·大雅》施于條枚。《徐曰》自條而出也,枝曰條,幹曰枚。又个也。《書·大禹謨》枚卜功臣。《註》一一卜之也。《前漢·食貨志》二枚爲一朋。《五行志》拔宮中樹,七圍以上十六枚。又枚筮,不指其事,汎卜吉凶也。《左傳·昭十二年》南蒯枚筮之。又馬箠曰枚。《左傳·襄十八年》以枚數闔。又銜枚,枚狀如箸,口橫銜之,繣結於項也。《周禮·秋官》銜枚氏掌司囂。又鐘乳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鐘帶謂之篆,篆閒謂之枚。又枚枚,礱密也。《詩·魯頌》閟宮

【藜杖】的老茎做的手杖。质轻而坚实。《晋书·山涛传》:“魏帝尝赐景帝春服,帝以赐涛,又以母老,并赐藜杖一枚。”明徐复祚《投梭记·叙饮》:“藜杖西山且挟书,蹉跎光景徂。”陈毅《夏夜由王家坪归杨家岭》诗:“延水波涛翻骇浪,一灯藜杖送人归。”典

习隐拖条藜杖裹枚巾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