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曲 / 【南吕】阅金经 春

 水亭开宴  犀箸银丝——【南吕】阅金经 春

平仄:

拼音: zhù 1 shuǐ tíng kāi yàn yín sī

 水亭开宴  犀箸银丝释义

【箸】1. 筷子。  2. 一种生在南海岸边沙中的竹子。  3. 古同“著”,明显。

【箸】〔古文〕《廣韻》遲倨切《集韻》《韻會》遲據切《正韻》治據切,音宁。匙箸,飯具。《禮·曲禮》飯黍毋以箸。《史記註》箸卽筯也。又與櫡同。《史記·絳侯世家》景帝召條侯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櫡。《註》櫡,《漢書》作箸,食所用也。《嶺表錄》南海岸邊沙中生沙箸,一名越王竹,相傳越王棄餘算而生,若細荻,高尺餘,春吐苗,箕心茗骨,靑而且勁。南海人愛其色,以爲酒籌。凡欲採者,須輕步向前拔之,聞行聲,遽縮入沙中不可得。又《集韻》陟略切《正韻》直略切,音著。被服也。一曰附也,黏也。《戰國策》智伯曰:兵箸晉陽三年矣。《註》

【犀】1. 哺乳动物,形状略像牛,皮粗而厚,多皱纹。角生在鼻上,产于印度一带的只生一只角,产于非洲的有两只角,可做器物,亦可入药(通称“犀牛”):~角。~甲。~照。灵~。  2. 坚固:~舟(坚固的船)。~利(锐利;锋利)。

【犀】《五音篇海》與犀同。《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音西。《說文》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从牛聲。《爾雅·釋獸》犀,似豕。《註》犀似水牛,豬頭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在頂上,一在額上,一在鼻上。鼻上者卽食角也。小而不橢,好食棘。亦有一角者。《疏》交州記曰:犀,出九德,毛如豕,蹄甲,頭似馬。《埤雅》異物志:犀兼五種,肉舌有棘,常食草木棘刺,不啖莖葉。舊說犀之通天者,惡影常飮濁水,佳霧厚露之夜不濡,其裏白星徹端。世云:犀望星而入角,可以破水駭雞。南人呼犀角爲黑暗,言難識也。三

【水亭】子。唐杜审言《夏日过郑七山斋》诗:“薜萝山逕入,荷芰水亭开。”宋欧阳修《花赋》:“晚浦烟霞,水亭风日。”清高宗《戊辰大明湖题》诗:“应接无暇有餘乐,水亭清雅陈笔砚。”郭沫若《瓶》诗之四:“我是凭倚在孤山的水亭,她是伫立在亭外的水滨。”

【开宴】摆设酒宴。唐白居易《琵琶引》:“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迴灯重开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又一日,时逢七夕,府中开宴。”

【银丝】。明张煌言《己亥冬末立春用杜韵》:“寂寞两京寒玉琯,萧疎双髩点银丝。”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一:“他的稠密的黑头发里,已经有些银丝了。”

 水亭开宴  犀箸银丝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