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平 平 仄
拼音: xié yùn shēng lǜ
【协】1. 共同合作,和洽:~商。~定。~和。~调(tiáo )。~议。 2. 帮助,辅助:~助。~同。~理。
【协】〔古文〕旪《唐韻》《正韻》胡頰切《集韻》《韻會》檄頰切,音挾。《說文》衆之同和也。从劦,十聲。《書·堯典》協和萬邦。《臯陶謨》同寅協恭。又《爾雅·釋詁》服也。《疏》協者,和合而服也。《書·微子之命》下民祇協。《晉書·虞溥傳》崇尚道素,廣開學業,讚協時雍,光揚盛化。又《集韻》與劦通。《山海經》惟號之山,其風若劦。通作協。又作汁。《周禮註》卿士汁日。《張衡·西京賦》五緯相汁。
【韵】1. 汉语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声母以外的部分,或声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称“韵母”。如t幔睿绲脑夏甘恰搬ng”,hu幔睿绲脑夏甘恰埃踽ng”:~文(有韵律节奏的文学体裁,亦指用这种体裁写成的文章,包括诗、词、歌、赋等。区别于“散文”)。押~。~腹(韵母中主要元音)。~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律(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的规则)。 2. 和谐而有节奏的:~白。琴~悠扬。 3. 风度,风致,情趣,意味:风~。气~。~味。
【韵】《集韻》與韻同。(韻)〔古文〕均《唐韻》《集韻》《韻會》王問切《正韻》禹慍切,音運。《說文》和也。从音員聲。《玉篇》聲音和曰韻。《文心雕龍》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晉書·律曆志》凡音聲之體,務在和韻,益則加倍,損則減半。《陸機·文賦》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按文人言韻,始見於此。漢魏以上之書,皆言音不言韻。自晉以後,音降而爲韻矣。至韻書之最古者,莫如魏李登《聲類》,晉呂靜倣其法作《韻集》,齊周顒始著《四聲切韻》,梁沈約有《四聲》一卷,隋秦王俊有《韻纂》,陸法言有《切韻》,至唐孫愐《唐韻》出
【声律】五声六律。指音乐。《汉书·礼乐志》:“汉兴,乐家有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太乐官。”《南齐书·临川献王映传》:“映善骑射,解声律。”宋吴曾《能改斋漫录·逸文》:“周衰,郑卫之音作,《诗》之声律废也。”2.指语言文字的声韵格律。南朝齐周颙《重答张长史书》:“佛教所以义夺情灵,言诡声律,盖谓即色非有,故檀絶於羣家耳。”五代王周《自喻》诗:“七岁辨声律,勤苦会诗赋。”宋苏轼《眉州远景楼记》:“始朝廷以声律取士,而天圣以前学者犹袭五代文弊,独吾州之士,通经学古,以西汉文词为宗师。”王力《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