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liǎo|le zhè|zhèi shì wén shū wèn jié
【了】1. 明白,知道:明~。一目~然。 2. 完结,结束:完~。~结。 3.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办得~。 4.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得! | 1.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写完~。 2. 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刮风~。
【了】《唐韻》盧鳥切《集韻》《韻會》郞鳥切《正韻》盧皎切,聊上聲。《增韻》決也。《廣韻》慧也,曉解也。《後漢·孔融傳》融年十二聰慧。煒曰:小而了了,大未必奇。又《宋書·戴法興傳》彭城王覓一了了令史,得法興使爲之。又訖也,畢也。《晉書·傅毅傳》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觀每事欲了,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杜甫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靑未了。又《揚子·方言》了,快也。秦曰了。又秦吉了,鳥名。《仇池筆記注》似鸚鵡,腦有肉冠,能言笑。
【这】1. 代词,此,指较近的时间、地点或事物,与“那”相对:~里。~些。~个。~样。 2. 这时候,指说话的同时:他~就来。 | ◎ “这(zhè)一”二字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个。~点儿。~些年。
【这】《廣韻》魚變切《集韻》牛堰切,音彥。《玉篇》迎也。《正字通》周禮有掌訝,主迎。訝古作這。毛晃曰:凡稱此箇爲者箇,俗多攺用這字。這乃迎也。
【是】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 2. 表示存在:满身~汗。 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太长了。 4. 表示适合:来的~时候。 5. 表示任何:凡~。~活儿他都肯干。 6. 用于问句:他~走了吗? 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冷。 8. 对,合理,与“非”相对:~非。他说的~。实事求~。 9. 认为对:~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 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我就去。 11.
【是】〔古文〕《唐韻》承紙切《集韻》《韻會》上紙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又《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又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又《韻補》叶市之切。
【文书】énshū(1)[document;officialdespatch]∶指公文、书信、契约等手把文书口称敕。——唐·白居易《卖炭翁》文书下行直省。——清·方苞《狱中杂记》(2)[copyclerk]∶从事公文、书信工作的人员(3)[book]∶文字书籍
【文书】图籍。《史记·李斯列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徧天下。”汉王充《论衡·别通》:“萧何入秦,收拾文书。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2.书籍;文章。《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唐郑棨《开天传信记》:“頲拥篲趋庭,遗坠文书。客取视之,乃咏崑崙奴诗也。”宋朱淑真《夏日游水阁》诗:“独自凭阑无箇事,水风凉处读文书。”《三国志平话》卷上:“﹝秀才﹞坐间因闷,抚琴一操毕,揭起书箱,取出一卷文书。”3.公文;案牍。《汉书·刑法
【问结】过审问并结案。《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官司也问结了,却説这般鬼话来图赖人。”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是问结了的文书。”《醒世姻缘传》第十回:“却説晁源自从问结了官司,除了天是王大,他做王二的傲性,依然又是万丈高了。”2.清代称判决纳金赎罪的案件。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问拟》:“杂徒罪以下,纳赎者称问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