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zhǐ shàng|shǎng dé|děi|de lái zhōng jué|jiào qiǎn|jiān
【纸】1. 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用:~张。~币。~烟。~上谈兵(喻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洛阳~贵(称誉别人的著作)。金迷~醉。 2. 量词,指书信、文件的张数:一~空文。
【纸】《廣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只。《說文》絮一苫也。《韻會》古人書於帛,故裁其邊幅,如絮之一苫。《釋名》紙,砥也,平滑如砥石也。《東觀漢記》黃門蔡倫造意,用樹皮及敝布魚網作紙。《初學記》古者以縑帛依書長短隨事截之,名曰幡紙,故其字从糸。至後漢,蔡倫剉故布擣抄作紙。又其字从巾。《張揖·古今字詁》巾部云:紙今帋。則其字从巾之謂也。又姓。《魏書·官氏志》渴侯氏,後改爲紙氏。
【上】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 5. 去,到:~街。 6. 向前进:冲~去。 7. 增加:~水。 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 9. 涂:~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 11. 拧紧发条:~弦。 12. 登载,记:~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
【上】〔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又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又上官,複姓。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
【得】1. 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力。~济。心~。 2. 适合:~劲。~当(dàng )。~法。~体。 3. 满意:~意。扬扬自~。 4. 完成,实现:饭~了。~逞。~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5. 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 6. 口语词(a.表禁止,如“~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就这么办”)。 | 1. 必须,须要:可~注意。 2.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了。 | 1.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拿~起来。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来】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
【来】〔古文〕徠《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才切,賴平聲。至也,還也,及也。《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又《公羊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登來之也。《註》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又玄孫之子曰來孫。又麥名。《詩·周頌》貽我來牟。《前漢·劉向傳》作飴我釐麰。亦作。又呼也。《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臯舞。又姓。又《集韻》洛代切,音賚。撫其至日來。《孟子》放勳曰:勞之來之。又叶鄰奚切,音離。《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澹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守內,病安從來。又叶郞
【终】1. 末了(liǎo ),完了(liǎo),与“始”相对:年~。~场(末了一场)。~极。~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端。靡不有初,鲜克有~(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 2. 从开始到末了:~年。~生。饱食~日。 3. 人死:临~。送~。 4. 到底,总归:~归。~究。~于。~将成功。 5. 姓。
【终】〔古文〕夊《廣韻》職戎切《集韻》《韻會》之戎切,音螽。《說文》絿絲也。又《玉篇》極也,窮也。《集韻》一曰盡也。《易·繫辭》《易》之爲書也,原始要終。《書·仲虺之誥》愼厥終,惟其始。《詩·大雅》高朗令終。又《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又《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舉正于中,歸餘于終。《疏》歸其餘,分置于終末。言於終末乃置閏也。又《左傳·襄九年》十二年矣,是謂一終,一星終也。又《爾雅·釋天》月在壬曰終。又《前漢·法志》地方一里爲井,井十爲通,通十爲成,成方十里,成十爲終。又姓。《左傳·定四年
【觉】1. 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感~。知~。触~。视~。~察。 2. 醒悟:~悟。~醒。“~今是而昨非”。 | ◎ 睡眠(从睡着到睡醒):午~。睡了一大~。
【觉】〔古文〕覐《唐韻》古岳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岳切,音角。《說文》寤也。《廣韻》曉也。《書·說命》念終始典于學,厥德修罔覺。《公羊傳·昭三十一年》叔術覺焉。《註》覺,悟也。《莊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大夢也。《白虎通》學之爲言覺也,悟所不知也。又發也。《前漢·高帝紀求賢詔》有而勿言覺免。《註》發覺者,免其官。又明也。《左傳·文四年》以覺報宴。《註》以明報功宴樂。又大也,直也。《詩·小雅》有覺其楹。《傳》有覺,言高大也。《箋》直也。《左傳·襄二十一年》夫子覺者也。《註》較然正直。又《釋名》告也。一
【浅】1. 从表面到底或外面到里面距离小的,与“深”相对:深~。~滩。~海。屋子进深~。 2. 不久,时间短:年代~。 3. 程度不深的:这篇文章很~。~薄。~尝。~见。~近。~陋。 4. 颜色淡薄:~红。~淡。 | 1. 〔~~〕流水声。 2. (淺)
【浅】《唐韻》《正韻》七衍切《集韻》《韻會》此演切,千上聲。《說文》水不深也。《詩·邶風》就其淺矣。又《荀子·修身篇》少聞曰淺。又虎皮也。《詩·大雅》鞹鞃淺幭。《傳》淺,虎皮淺毛也。又凡獸之淺毛者,皆曰淺。《周禮·春官》巾車鹿淺。《註》以夏鹿皮爲覆笭。《疏》夏時鹿毛新生爲淺毛,故云。又《廣韻》則前切《集韻》將先切,音箋。與濺同。淺淺,水疾流貌。《楚辭·九歌》石瀨兮淺淺。又《集韻》在演切,音踐。《古文尚書堯典》寅淺納日。馬融讀。今作餞。又則旰切,音贊。與灒同。汙灑也。又子賤切,音箭。與濺同。水激也。《儀禮·士虞禮
你总不能靠纸上的知识去追求你的梦想吧?梦想就该实践出来,纸上得来的东西不过是一种引导而已!#动力满满#
纸是文字的载体,文字是思想的表达,纸上所得来的知识也只是为了挥毫留存。文人胸中的胎髙之学,难以纸上得来,而是需要时间、实践和经历的积淀,才能成为世人心目中的真才实学。年少轻狂之际,纸上所得体会浅薄可笑,待到人间沧桑之际,纸质的阅读方可事半功倍。
这句诗表达了纸面上的知识和了解的浅薄。但是它也是对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一种吐槽啊!其实,现在的我们随便一搜就能找到满屏的答案,有时候一堆信息却让我们更迷茫!#30秒在线搞定考试题#
这句诗在纸上抒发出荏苒岁月中沉淀的智慧和对知识的思考。这种抒发方式深得我的赞同,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对于知识的重视和实践的追求。
赞同!纸上得来的知识只是一片模糊的海洋,要亲自下水才能知道真正的海洋有多么的不可思议!#追逐梦想#
这句诗用词精简,字字有力,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与鲁迅文风相契合,充满了对社会现象的独立思考和挖掘,着重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这种独立的反思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推崇。
《纸上得来终觉浅》这句诗,字数虽少却意味深远,颇为可观。首先,韵律典雅,字字押韵,读来婉转动听,令人陶醉其间。其次,用词简洁明了,以极少的文字表达出了世间知识的有限和纸面知识的肤浅。再次,意境深邃,勾勒出了读书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此外,它发出了对纸上知识的警醒和对实践经验的崇尚的呼声。总的来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这句诗,充满了哲理和深意,使人回味无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细雨骑花不自知。这句诗以简洁的文字形容了纸面上所得到的知识和阅读所带来的心境。纸虽然被赋予了文字的力量,但对于真实世界的理解却是有限的。就如同一场轻雨沾湿了花朵,却无法真正领略到花的香气和色彩。 这样一句短小精悍的诗句,展示了作者对于书本之学不满的态度。|书籍不过是纸面上的文字匠作,拜其浅薄之故,无法穿透文字的束缚而真正达到体悟之境。然而,文人学士常以豪言壮语,高谈阔论于纸面之上,以自封其高人之姿,而实则纸质所限,无法充分传达哲理精义。